第298章 何静的自白 十字路口的回望(1 / 2)

加入书签

挂断与金一诺的电话,房间里骤然陷入一片死寂。

窗外是北方小城沉沉的夜色,没有纽约中央公园的星光与灯火,只有远处工地塔吊上孤零零的一盏灯,像一枚钉在黑暗里的图钉。

何静没有开灯,就着手机屏幕微弱的光,慢慢滑坐到冰凉的地板上。

金一诺的声音还在耳边回响,那份关切是真切的,却像隔着厚厚的玻璃传来,温暖,但无法真正暖透她冰凉的手指。

这次通话,没有解开她的心结,反而像投入深潭的一块巨石,搅起了沉积多年的淤泥,让她更加迷茫。

她需要梳理,哪怕思绪乱如麻。

何静,女,三十三岁。

这个自我介绍,她曾在无数简历的开头、面试的开场白中重复过。

后面跟着的是:二本,文科。

四个字,像一道无形的枷锁,锁住了她过去十五年的人生轨迹。

她心有不甘。

凭什么那些名校生就能拥有更广阔的舞台?所以她考研,目标从来只盯着那些响亮的985高校,仿佛只有考上那里,才能洗刷掉二本的“原罪”

一年,两年,三年……最好的年华在图书馆泛黄的灯光下、在无数个背诵政治和英语的凌晨中流逝。

结果呢?总分永远差那么一点,或者专业课单科不过线。

希望的肥皂泡,一次次升起,又一次次破灭,只留下黏腻的失落感和越来越沉重的年龄压力。

总要生存。

她开始打工,辗转于各个小公司,做的都是文员、行政助理这类岗位。

收入在两千到五千之间浮动,在这个物价飞涨的时代,除去房租和基本开销,所剩无几。

她像一只工蚁,忙碌,却看不到积累,看不到未来。

微薄的薪水甚至无法为她攒下再次全职考研的资本。

于是,赛道转换。

她加入了更庞大的考公大军。

“稳定”

两个字,像沙漠中的海市蜃楼,吸引着所有在风浪中挣扎的人。

她拼了命,报面试班,花光了可怜的积蓄。

有时候,运气好,初试能拿第一,她曾以为曙光就在眼前。

但面试,永远是一道无法逾越的天堑。

她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是表达能力?是形象气质?还是那看不见摸不着、却真实存在的“背景”

和“人脉”

?父亲何伯,一个老实巴交的退休工人,最大的“人脉”

恐怕就是楼下棋摊的老王头。

在面试考场外,看着那些谈吐自信、眼神笃定的竞争对手,她感到一种来自另一个世界的、降维打击般的无力。

如今,她三十三岁了。

没工作,没男友。

父亲年前查出了前列腺癌,虽然现不算太晚,但手术和后续治疗的费用,像一块巨石压在这个本就脆弱的家庭上空。

她连自己都养不活,又如何为父亲撑起一片天?

润到美国,找金一诺?

这个念头,在极度绝望时,不是没有出现过。

像黑暗中划过的一根火柴,瞬间明亮,又迅熄灭。

今天这通电话,让她清晰地意识到,她们之间,横亘着的不仅是太平洋,更是十几年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塑造出的认知鸿沟。

金一诺即使遭遇变故,她的、她掌握的技能、她的视野,依然是何静难以企及的。

那份隔着电话都能感受到的、试图理解却又无法真正共情的微妙隔阂,让“投奔”

这个选项,显得格外不现实,甚至……羞耻。

“我们终究是两个世界的人。”

何静把头埋在膝盖里,无声地流下泪来。

这句话,不是怨恨,而是认命般的清醒。

那么,下一步该怎么办?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