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桂姨与周姨(1 / 2)
厨房里,桂姨第一次见到了陆奶奶。
奶奶坐在靠窗的旧藤椅里,像一枚被时光风干的果。
午后的光斜斜地照进来,把她银白的头染成淡金。
听见脚步声,她缓缓转过头来——那张脸让桂姨想起老家山崖的断面,布满深深浅浅的沟壑,每一道都藏着岁月的故事。
可她的眼睛是清亮的,像雨后的山泉,在纵横的皱纹间静静地流过来,打量着这个从贵州大山里来的女人。
桂姨不自觉地并拢双脚。
坐了三十二小时硬座火车,她特意换上的蓝色涤纶裤子已经皱巴巴了。
她下意识地用手掌抹平裤缝,这个动作让陆奶奶的嘴角微微一动。
“坐吧。”
奶奶声音很轻,却有种山涧滴水般的清晰。
桂姨小心翼翼地坐在沙边缘。
沙太软了,像会吃人。
她环顾这个客厅——老式的实木家具泛着幽光,墙上挂钟滴答走着,空气里有淡淡的檀香和药味混合的气息。
一切都那么规整,规整得让她有些透不过气。
“贵州哪里?”
奶奶问。
“黔东南,月亮山那边。”
奶奶点点头,目光掠过桂姨粗糙的手指、洗得白的解放鞋,最后停在她紧张交握的手上。
“山里人,实在。”
桂姨这才敢仔细看陆奶奶。
她穿着藏青色对襟褂子,领口绣着简单的云纹,膝盖上搭着一条米色薄毯。
最让桂姨注意的是她的手——枯瘦,布满了深褐色的老年斑,指关节微微变形,但依然能看出曾经的修长轮廓。
一
桂姨上岗的第一天,奶奶的心里就不由自主地开始了一场比较。
上一个照顾她的,是周姨。
周姨是上海本地人,护士退休了才做保姆,专业得很。
她总是穿着浆洗得笔挺的白色制服,头一丝不苟地挽在脑后。
她照顾奶奶,像在操作一套精密的仪器——几点量血压,几点服药,几点按摩,分秒不差。
她做的饭菜,清淡、软烂,严格按照营养师的配方,盐和油都用小秤称过。
周姨会把药片按照早中晚分装在三个不同颜色的小盒里,连温水都永远保持在恰到好处的四十五度。
她动作轻柔,话语不多,一切都无可挑剔,像一阵没有温度的风,周到却疏离。
桂姨完全不同。
她第一天早上起来,不是先按流程测量血压,而是先去开了半扇窗,嘴里念叨着:“透透气,霉气才跑得掉。”
然后,她在厨房里捣鼓了半天,端出来的不是牛奶燕麦,而是一碗热气腾腾、带着特殊清香的米粥。
“这是啥?”
奶奶问。
“山里采的野菜,混在米里熬的,清肠胃,养人。”
桂姨用围裙擦着手,笑得有些腼腆,“我们那儿的老人都这么吃。”
那碗粥,奶奶吃出了久违的、属于土地的味道。
周姨在的时候,家里安静得像疗养院。
桂姨来了,家里有了声响。
她走路脚步声重,说话声音也亮,在厨房里剁肉馅儿,咚咚咚的,带着一股子利索劲儿。
她不会用那些复杂的电器,研究洗衣机按钮研究了半天,嘴里还嘟囔:“这比我们那儿的石磨还难伺候。”
但她手洗的衣服,在阳光下晒过后,有一种阳光和皂角混合的、干净蓬松的味道。
二
奶奶渐渐品出了这两种“照顾”
的不同。
周姨的细致,是职业化的,是写在操作手册里的。
她知道奶奶腰不好,起身时会立刻递上靠垫,动作标准得像教科书。
而桂姨的体贴,是笨拙的,源自本能的观察。
她现陆奶奶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