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吴哥之行 石头的低语与穿越时空的微笑(1 / 3)

加入书签

清晨五点,吴哥窟护城河畔的莲花池边,已经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长枪短炮与手机屏幕亮起一片微光,共同指向那座在墨蓝色天幕下仅显露出庞大剪影的神圣建筑。

金一诺调整了一下别在衣领上的微型麦克风,对着手持稳定器上的镜头,压低声音,开始了她的v1og开场白:

“大家好,我是金一诺。

此刻,我正站在柬埔寨暹粒,吴哥窟的面前。

在我身边的是我的妈妈,还有我们团队的小伙伴诺亚和晶宝。”

镜头温柔地扫过坐在折叠椅上、裹着披肩的金母,她眼神有些迷茫,却又带着孩童般的新奇;然后是正在检查设备的诺亚,以及安静伫立、仿佛在感受着什么的晶宝。

“我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但今天,我们来到这里,不仅仅是为了走路,更是为了‘读’一座城,‘听’一块石头,寻找一个在一千年前就已刻下的‘微笑’。

这趟旅程,关于历史,关于信仰,也关于我们每个人内心的谜题。”

第一幕:日出与宇宙的刻度

天色渐明,从深蓝变为鱼肚白,再染上橘粉的霞光。

当第一缕阳光终于跃过中央塔尖,为五座玉米头般的宝塔勾勒出金色的轮廓时,人群中出一阵低低的惊叹。

水面如镜,完美倒映着这辉煌的一幕。

“太美了……”

诺亚喃喃道,手中的相机快门声不绝于耳。

金一诺却将镜头微微偏转,对准了那宽阔的护城河和长长的引道。

“诺亚,你看这布局,像不像一个巨大的曼荼罗?中央的塔寺代表印度教信仰里的宇宙中心——须弥山,外围的城墙是连绵的群山,而这护城河,就是环绕世界的大海。”

她顿了顿,声音带着一种引导性的沉思,“我们总在追寻中心,但有时,正是这外围的‘大海’与‘群山’,定义了中心的神圣。

这像不像我们的人生?那些看似边缘的经历、守护与界限,恰恰塑造了核心的我们。”

这时,一直安静的金母忽然指着水中的倒影,轻声说:“看,水里也有一个家……”

她失忆后,言语常常简单而直接,却时常击中本质。

晶宝轻轻挽住金母的手臂,点了点头。

第二幕:巴戎寺——“我微笑,于是我存在”

穿过着名的“大象门”

进入通王城,最震撼人心的,无疑是巴戎寺。

当穿行于一座座巨大的佛面塔林之间时,那种被无数双眼睛凝视、被无数抹微笑包围的感觉,足以让最喧闹的灵魂安静下来。

“我的天,这感觉……太奇妙了。”

金一诺仰头看着那着名的“高棉微笑”

,佛眼低垂,嘴角微扬,似悲悯,似洞察,似包容万物。

“这不是蒙娜丽莎那种神秘的笑,这是一种……洞悉了所有苦难之后,依然选择宁静与慈悲的微笑。”

她转向镜头,开始她最擅长的文化融合解读:“西方哲学里,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

但站在这里,面对这些穿越了战乱、瘟疫、王朝更迭依然微笑的面容,我想说,在高棉文明的精神世界里,或许是‘我微笑,故我存在’。

这种微笑,不是无视痛苦,而是消化了痛苦之后的脱。

它比思考更接近存在的本质。”

诺亚适时地补充资料:“这些面容,通常被认为是阇耶跋摩七世的面容与佛陀相貌的结合。

他将自己的形象神化,却又赋予了神以人的慈悲。

这是一种非常东方式的‘王权神授’,但内核是佛教的普世之爱。”

金一诺走到一尊佛面下,阳光恰好照亮了石头的半边。

“大家看,这微笑在不同的光线下,感觉完全不同。

清晨柔和,正午分明,傍晚朦胧。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