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数据涟漪与跨洋来电(1 / 2)
里斯本黄昏拍摄的第一个v1og——《瓷韵西渡:里斯本蓝白记忆寻踪》,经过紧锣密鼓的后期剪辑、配以诺亚精心挑选的充满异域风情又略带东方神秘感的背景音乐,以及金一诺亲自撰写的、充满个人情感与文化思考的旁白后,终于在多个社交平台同步布了。
效果比预期更好。
短短几天,播放量稳步攀升,评论区更是热闹非凡。
有被里斯本美景吸引的旅行爱好者,有对青花瓷与au1ejos瓷砖文化关联感兴趣的历史艺术迷,有被金一诺清雅气质和真诚叙述圈粉的粉丝,也有对偶尔入镜、优雅无比的波斯猫晶宝和那位偶尔露出慈祥又带点神秘笑容的金母感到好奇的围观群众。
更有不少人讨论着镜头后那个拍摄角度专业、偶尔用低沉中文解说(诺亚配音)的“摄影师”
是谁。
“数据反馈很不错,”
诺亚拿着平板电脑,和金一诺一起复盘着后台数据,“‘文化纽带’、‘记忆寻找’、‘东方美学’这几个标签的互动率最高。
观众很喜欢我们这种将个人情感叙事与深度文化探析结合的风格。”
金一诺看着屏幕上滚动的温暖评论,嘴角泛起一丝欣慰的笑意。
这不仅仅是流量上的成功,更是一种确认——她选择的这条路,似乎真的能触动人心,也能为她寻找记忆提供更多的线索和能量。
“嗯,下次我们可以更注重一些互动性,比如在视频里埋一些关于下一站目的地的线索,让观众猜一猜。”
“好主意。”
诺亚点头,随即划了一下屏幕,调出地图,“那么,关于下一站更深度的切入点,你有什么想法?我们是否需要再去一些更小众的、与东方关联更紧密的博物馆或私人收藏馆?”
就在两人专注讨论时,数千公里外,中国某市,陆研新材料实验室内。
刚刚结束一场关于“高密度能量场与材料相变临界点”
头脑风暴会议的陆研新,正靠在椅背上,揉着有些胀的太阳穴,习惯性地刷着手机放松。
算法精准地将金一诺的v1og推送到了他的页。
封面是金一诺手持青花瓷杯,回眸望向里斯本瓷砖墙的侧影,夕阳为她镀上了一层柔和的金边,美得不像凡人。
陆研下意识地点了进去。
视频里,一诺清越的声音讲述着跨越海洋的文化共鸣,她的眼神里有探寻,有迷茫,也有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
画面构图精美,信息量丰富,将艺术、历史与个人叙事巧妙地编织在一起。
陆研新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低声自语:“啧啧,我们一诺,干什么都行,真是……天仙下凡一样。”
视频里那个闪闪光的女孩,与他记忆中那个需要他守护的、有些脆弱的女孩形象重叠又分离,一种混合着骄傲、欣赏与强烈思念的情绪,悄然涌上心头。
他看着视频里她提及的“寻找记忆的旅程”
,想到自己刚刚在会议上那个初步形成的、近乎疯狂的构想——“新材料制造天劫”
,利用特定能量场模拟自然界极端条件,以期突破现有材料学的瓶颈。
这个想法危险而前,但若能成功,必将震撼世界。
在这样一个时刻,他格外想见到她,想和她分享自己的雄心,哪怕只是看看她,听听她的声音。
冲动之下,他拿起手机,找到了那个熟悉的号码,拨了出去。
里斯本公寓里,金一诺的手机响起。
她看到来电显示,微微一愣,随即对诺亚做了个“稍等”
的手势,走到窗边接听了电话。
“喂,研新?”
“一诺,”
电话那头传来陆研带着笑意的低沉嗓音,“我刚刚看到你的视频了,拍得很棒,很有味道。”
“谢谢。”
一诺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