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晶途初启天道酬勤(1 / 2)

加入书签

时如流水,自元宝体内那位名为“鬼子六”

的灵魂苏醒,已悄然过去大半年。

陆研新的那间陋室,依旧是那间陋室,墙壁依旧斑驳,空间依旧狭小。

但若细看,便能察觉出不同。

房间整洁了许多,空气中不再混杂着霉味与外卖的油腻气,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淡淡的书香、纸墨味,以及……偶尔飘出的酱牛肉香气。

那盏蒙尘的节能灯被换成了更亮的led灯管,光线洒满房间,也照亮了桌上那叠日益增厚、写满复杂公式与推演过程的手稿。

最大的变化,来自于生活在其中的一人一狗。

陆研新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

脸上因长期熬夜和营养不良带来的暗黄褪去了不少,虽然依旧清瘦,但脊背挺直了许多。

眉宇间那股化不开的疲惫与压抑被一种专注与沉静取代,偶尔,当他解决了一个困扰许久的难题时,眼底甚至会闪过一抹明亮的光彩。

那是一种名为“希望”

的东西。

而元宝,或者说鬼子六,则彻底将这里当成了它在新时代的“安全屋”

兼“临时指挥所”

它依旧保持着某些犬类的习性,比如对陆研新带回来的酱牛肉毫无抵抗力,但在更多时候,它展现出的特质,与“萌宠”

二字相去甚远。

此刻,它正以一个极其舒展(对于狗而言)的姿态,侧卧在房间唯一一张还算舒适的旧沙上——那是陆研新从二手市场淘来专门孝敬它的。

一只前爪慵懒地搭着沙扶手,另一只爪子则灵活地操控着无线鼠标,屏幕上正快滚动着最新的材料学期刊论文摘要。

它看得极快,狗眼里闪烁着冷静分析的光芒,偶尔还会用爪子敲击一下触摸板,在某个关键处做个标记。

“哼,大洋理工这篇关于二维异质结声子传输的模拟,边界条件设定得过于理想化了,与现实制备偏差太大,结论不可尽信。”

一道带着淡淡不屑的意念传入正在伏案疾书的陆研新脑中。

陆研新头也没抬,笔下不停,随口应道:“嗯,我也注意到了。

他们忽略了基底粗糙度带来的散射效应,我们正在做的平整金刚石衬底,或许能解决这个问题。”

这样的对话,在这大半年里已成为常态。

鬼子六的存在,对陆研新而言,是导师,是战友,更是一座行走的、拥有越时代视野与缜密逻辑的“级数据库”

它或许无法直接给出某个具体的前沿化学式,但它那历经生死淬炼出的洞察力、对事物本质的把握能力,以及那种属于顶尖特工的、在庞杂信息中迅找到关键节点的直觉,无数次地将陆研新从思维的牛角尖里拽出来,为他指明方向。

在元宝的“点拨”

下,陆研新对那份从实验室“借”

出的、关于人工晶体生长的异常数据,有了颠覆性的理解。

他没有简单地复制或修补,而是另辟蹊径,结合自己扎实的理论基础与元宝提供的“战略性”

思路,将研究方向定位于“基于局域场调控的常化学计量比功能性晶体生长机制研究”

这是一个极其大胆且新颖的领域。

他的博士论文,便是以此为核心。

写作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期间,“周老板”

导师多次质疑,认为他“好高骛远”

、“不切实际”

,试图将他拉回那些更容易出“短平快”

成果的横向项目上。

但这一次,陆研新没有妥协。

他凭借着元宝帮他梳理出的、逻辑严密到近乎无懈可击的理论框架,以及前期扎实的模拟数据,一次次顶住了压力。

甚至在一次关键的课题组汇报上,当“周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