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晗晗给奶奶的信(1 / 3)

加入书签

亲爱的奶奶:

您好!

提笔写这封信时,窗外的英格兰正是深秋。

铅灰色的天空低垂,绵绵的细雨已经持续了整整一周,敲打在宿舍古老的菱形窗格玻璃上,出细碎而persistent的声响。

空气里总是弥漫着一股潮湿的青草、陈年木头以及若有若无的消毒水混合的气息,这是圣玛格丽特女子寄宿学校特有的味道,七八年了,我早已习惯,却从未真正喜欢。

它不像家里,奶奶,家里有阳光晒透被褥的暖香,有厨房里飘出的饭菜香,还有……您身上那股淡淡的、让人安心的皂角清气。

分开已经七八年了吧?时光在这里仿佛被拉长,又似乎在加流逝。

算起来,我从一个懵懵懂懂、拉着您衣角怕生的小女孩,快要长成他们口中的“youngdy”

了。

甚至想念——这四个字太轻,完全无法承载我心底那份沉甸甸的挂念。

它像藤蔓,在无数个寂静的夜里,悄悄爬满我的心房。

我在这里的一切,似乎都遵循着一套精密而古老的时钟。

清晨六点半,宿舍管理员霍布斯夫人那标志性的、不轻不重的敲门声会准时响起,伴随着她那句永不改变的“dies,riseandshe!”

挣扎着从温暖的被窝里爬起,盥洗室里是低声交谈和流水的声音,然后我们必须迅穿上那身规矩得近乎刻板的校服:及膝的深蓝色百褶裙、熨烫得一丝不苟的白衬衫、带有学校徽章的深蓝色v领毛衣,以及——我最讨厌的——那条必须系得端正无比的条纹领带。

它像一道无形的枷锁,时刻提醒着我要注意仪态,符合“传统女孩”

的身份。

早餐是在有着高耸穹顶的餐厅里进行的,长条桌上铺着雪白的桌布,银质餐具闪烁着冷冽的光。

大家安静地进食,偶尔有压低声音的交谈。

然后是晨祷、上课。

我的课程表排得很满,除了常规的学科,还有他们觉得“有助于塑造淑女气质”

的课程,比如钢琴、芭蕾、艺术史。

我大约高中毕业后会申请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学音乐。

这是我为数不多的、自己能做的决定,或者说,是我正在奋力争取的决定。

奶奶,您还记得吗?小时候,您总喜欢在夏夜的院子里,搬把小竹椅,拿出那把磨得光滑的老红木二胡,咿咿呀呀地拉起来。

那时候我小,嫌那声音有时候像哭,又尖又哑,不如电视里的流行歌好听。

您耐心地教我,怎么坐,怎么持琴,怎么运弓,我的小手总是不得要领,拉出的全是锯木头一样的噪音。

您从不生气,只是笑眯眯地说:“我们晗晗的手,是弹钢琴的,这二胡啊,劲儿大,不好弄。”

可惜,我终究是没有学会,连一完整的《小星星》都没能拉给您听。

可是,奇怪得很,这些年,那曾经觉得“又尖又哑”

的声音,却越来越清晰地在我记忆深处回响。

它不再是噪音,而是变成了黄昏时分的炊烟,是您眼角慈祥的皱纹,是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槐树的沙沙叶响,是……故乡的声音。

那苍凉又悠扬的调子,已经刻进了我的骨子里,在我午夜梦回时,悄然响起,比任何交响乐都更能触动我的心弦。

我常常梦见您,梦见您坐在院子里,就着昏黄的灯光给我纳鞋底;也常常梦见崽崽,它还是那么小,毛茸茸的一团,在我手上蹭来蹭去,丝丝地叫着。

有时候,梦境真实得让我醒来时,枕边一片濡湿。

您知道最神奇的事情是什么吗?有时候,当我在这里感到特别孤独、特别烦恼的时候,比如被某个刻薄的同学排挤,或者因为文化差异闹了笑话独自懊恼时,我仿佛能听到崽崽的叫声,不是梦里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