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0章 代码里的火种:被AI吓坏的年轻人(1 / 2)

加入书签

规则熔炉的余晖尚未在记忆里完全冷却,那驱动符文与代码融合的宏大命题,似乎被暂时封存于星海深处。陆研新和金一诺带着元宝,更深地沉入了人间烟火,试图在平凡的日常中,找到那股对抗“虚寂之潮”的力量源头——那份对“存在”本身的执着与热爱。

实验室的转向:从“天劫灵石”到“人间温度”

新材料实验室里,那试图模拟天劫生成“灵石”的庞大项目并未停止,但其庞大的计算资源,偶尔会分出一部分,处理一些更“接地气”的课题。此刻,服务器跑着的,就是一个与某物流公司合作的“快递路径优化系统”模拟。陆研新刷到那条“劝你别学编程了”的行业寒冬论调时,正啃着孙洁带来的肉粽,标题像一根冰冷的针,刺破了实验室里略显沉闷的空气。

屏幕里,斯坦福学子低垂的头,与实验室里实习生小林熬红的眼睛,仿佛隔着大洋的绝望共鸣。

实习生小林:被AI阴影笼罩的火苗

“陆老师,我是不是……选错路了?”小林的声音带着熬夜后的沙哑和迷茫。他攥着那份投出去便石沉大海的简历,指尖还沾着键盘的油光,眼神死死盯着视频里“名校失业”的字眼,仿佛看到了自己未来的倒影。他点开手机,聊天记录里是学长从cmU毕业却在咖啡馆拉花的现状,配文“python不如拿铁香”。

元宝原本趴在服务器旁打盹,被这低沉的情绪惊动。它跳上桌子,湿凉的鼻子蹭了蹭小林紧握的拳头,然后一爪子拍在那还带着他体温的键盘上。

陆研新看着这一幕,心中一动,调出了小林之前为优化快递算法,亲自去快递站点蹲守、跟车记录的数据和最终代码演示图。红色的错误路径被绿色的优化线条取代,末端清晰地标注着“为快递员日节省约x小时”、“减少无效步行Y公里”。

“AI能写出更简洁、更高效的代码,”陆研新指着屏幕上的数据,“但它写不出你这些数据背后,对‘快递员少跑几步路’的理解和温度。这是我们对抗‘虚寂’时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意义,存在于具体的关怀里。”

工作室的共鸣:铭刻“存在”的起点

这股由AI冲击带来的迷茫,也悄然漫入了金一诺的“一诺珠宝”工作室。一位刚被裁员的前端工程师,带来了一个特殊的请求:将他人生中第一行成功运行的代码——print(hello world),雕刻在一块冰种翡翠上。

“现在AI一秒能生成无数行代码,”客户摩挲着设计图,眼神复杂,“但这行代码,是我在图书馆熬了三天,泡面吃了五桶,第一次真正与机器对话的证明。它是我数字生命的起点。”

一旁原本觉得此举离谱的孙洁,看到客户手机里保存的、写满了“凌晨三点调试通过”、“纪念第一次不报错”等注释的源代码文件,沉默了。她转向金一诺:“一诺姐,这单我亲自跟,配绳要用最结实的,得配得上这份心意。”

金一诺接过翡翠,指尖能感受到其中微弱的灵性波动,与客户那执着的心念隐隐共鸣。她拿起刻刀,不再是动用对抗观测者时的宏大力量,而是将全部心神沉浸于方寸之间,将每一个字符化作灵动的云纹,小心翼翼地引导、安抚着翡翠中那丝灵性,将其与这段独特的“数字记忆”一同封印、留存。刻到“hello”时,她恍惚想起,多年前,陆研新在实验室捣鼓出的第一个像样程序,注释里也藏着类似笨拙而真诚的心意。

元宝凑过来,鼻子嗅了嗅翡翠,然后伸出爪子,轻轻点在那个“world”字符上,喉咙里发出咕噜声,仿佛在说:这个,我认得,是“我们的世界”。

深夜的火种:无法被量化的价值

凌晨的实验室,只有服务器风扇的嗡鸣和键盘敲击声。一条由AI自动生成的、效率更高的代码建议弹出,结构优美,逻辑完美。陆研新看了一眼,却移动鼠标,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