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9章 沪上屏影与材料余痕(1 / 3)

加入书签

上海张江科学城的深夜,风裹着深秋的凉意钻过实验室的通风口,搅得蓝白色的灯光碎成满室星点。

陆研新材料实验室的中央操作区里,只有光谱检测仪的低鸣、触控屏的荧光和咖啡壶的余温在对抗夜色——金一诺指尖抵着眉心站在主屏前,眼底是熬了半宿的红血丝,手边的陶瓷杯里,冷掉的美式还剩小半杯,杯壁凝着的水珠顺着杯身滑到实验台,晕开一小片浅痕。

主屏上正循环播放着中缅联合工作组传回的实时画面:无人机的镜头悬在缅甸妙瓦底镇的上空,曾经被称为“电诈堡垒”的KK园区正一点点坍塌——第101栋涉诈建筑的墙体在工程锤的撞击下轰然裂开,露出里面贴满泡沫板的隔间;

食堂的不锈钢餐盆散落在瓦砾里,被尘土糊成了灰色;医院的输液架歪在断梁旁,金属架上还挂着半袋凝固的药液。扬起的尘埃裹着月光落下来,像一场没有温度的灰雪,盖过了那些曾被囚禁者的痕迹。

“诺姐,第三轮质谱分析结果出来了。”助手小陈的声音压得很轻,带着刚毕业研究生特有的谨慎,他把平板电脑捧到金一诺面前,指尖在屏幕上点出旋转的三维分子模型,“您看这个键角和掺杂比例——和咱们半年前‘跨境安防·物流防伪’项目里失窃的Stmn钙钛矿涂层,匹配度99.7%。”

屏幕上的分子结构泛着淡蓝色的荧光,每个原子的排布都印在金一诺的脑子里——这是她带着团队熬了七个月的成果:Stmn涂层是一种机械-光学双响应材料,在常态下是透明的绝缘薄膜,一旦接触特定压强的挤压,或者被365nm紫外光照射,就会浮现出专属动态编码,编码会随时间轴实时变化,原本是用来给跨境高值货物做“无机指纹”,防止物流环节的掉包和走私。

“他们怎么改的?”金一诺的指尖轻轻划过屏幕,指甲蹭过“信号加密层”的标注,“这材料原本的导电率只有10^-8 S\/m,根本撑不起星链设备的信号传输。”

“是掺了银纳米线。”小陈调出另一份电镜扫描图,图里能看到Stmn涂层的晶格间隙里,被强行嵌入了直径20nm的银线,“工作组那边拆了Spacex禁用的那批星链设备——这些诈犯把涂层贴在了信号接收器的屏蔽罩内侧,用银纳米线改了导电通路,既保留了咱们材料的隐形编码,又能给信号做二次加密,常规的频谱检测根本扫不出来。”

金一诺的眉尖蹙了起来。她想起半年前的那个雨夜,项目合作方“安捷跨境物流”的仓库被窃的消息——当时失窃的是20卷Stmn涂层测试样件,还有配套的编码生成算法U盘。

警方立案后查了三个月,只追到一个废弃的货运集装箱,线索就断了。她当时还跟团队自嘲:“总不能有人偷这东西去造假钞吧?”没想到现在,这材料成了电诈集团藏在暗处的“保护伞”。

就在这时,一道白影从操作区的围栏外跳了进来——边境牧羊犬元宝的四爪垫着静音硅胶套,落地时连检测仪的低鸣都没打断。

它径直跃上实验台,鼻尖蹭过小陈放在角落的设备残片(那是工作组从KK园区废墟里捡回的星链接收器外壳),项圈上的微型传感器立刻亮了起来,淡绿色的光点在项圈屏幕上汇成三个闪烁的坐标,精准地落在泰缅边境的莫艾河沿岸。

元宝是实验室的“特工犬”——它的鼻腔黏膜下植入了实验室定制的纳米气味传感器,能识别百万分之一浓度的Stmn涂层分子;

项圈里的定位模块和图像传输系统,是和中科院自动化所联合开发的,之前跟着工作组去过东南亚的物流枢纽,专门嗅检被掉包的高值货物。此刻它蹭了蹭金一诺的手背,喉咙里发出轻软的呜咽,像是在提醒什么。

“他们不是单纯逃窜。”金一诺点开坐标对应的卫星图,三个光点刚好卡在莫艾河的三个偷渡码头,“这些设备是加密数据存储终端,他们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