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东西太好普通人守不住要差的(1 / 2)

加入书签

朱允熥被朱元璋那通夹着怒火与杀意的话堵得哑口无言,末了又挨了几句训斥,才蔫蔫地退出宫道。

一路走回东宫,肩膀上的鞭痕火辣辣地疼,心里更是憋着股说不清的气——皇爷爷哪里是在辩论,分明是拿辈分压人,动辄就提刀动枪,这让他怎么辩?说轻了被斥为歪理,说重了就要挨揍,到最后连句完整的道理都没能说透。

进了东宫院门,刚撞见太子朱标正坐在廊下看奏疏。

朱允熥低着头想绕过去,却被朱标叫住:“允熥。”

他磨磨蹭蹭地走过去,不敢抬头,只等着挨训——毕竟皇爷爷动了那么大的火,父亲没理由不知道。

朱标却没提宫里的事,只是放下奏疏,目光落在他渗着血的肩膀上,眉头轻轻蹙了一下,对旁边的内侍道:“去库房取些上好的金疮药来,再让小厨房炖一服活血化瘀的汤药,送到允熥房里。”

内侍应声而去,朱允熥愣了愣,抬头看向父亲:“爹,您……”

“疼吗?”

朱标打断他,语气平静得像一汪水。

朱允熥点点头,又摇摇头,憋了半天道:“皇爷爷说我……说我拿掺糠的米糊弄灾民,可我不是那个意思……”

“嗯,我知道。”

朱标拿起桌上的茶盏,递给他,“先喝口茶。

你皇爷爷的脾气,你又不是不知道,他是急的。”

他没追问前因后果,也没评判谁对谁错,只淡淡道:“药熬好了趁热喝,伤口别碰水。

明日要是疼得厉害,哪也不用去,在房里歇着。”

朱允熥捧着温热的茶盏,心里那股憋屈忽然就散了大半。

他原以为父亲会像皇爷爷那样怒斥他,或是苦口婆心地讲大道理,却没想到只是这般轻描淡写的关心。

朱标:“你皇爷爷年轻时候,见过易子而食的惨状。

那年淮西大疫,他守着你太奶奶的灵堂,三天没合眼,就怕野狗闯进院子。”

朱允熥捧着茶盏的手紧了紧,这些事他听过,却从未从父亲嘴里这般平静地说出来。

“他后来带兵打仗,走到哪里都先看粮仓。”

朱标转过头,眼里带着点笑意,却藏着不易察觉的涩,“有回打集庆,城破了他不先入府衙,愣是带着亲兵守了三天粮仓,就怕兵卒抢粮,伤了百姓。”

他拿起桌上一块没吃完的米糕,递过去:“你尝尝。”

朱允熥咬了一小口,米香混着桂花味在舌尖散开。

“这米糕用的新米,是江南刚贡上来的。”

朱标望着他,“你皇爷爷见了,第一句话就问,今年江南的税粮是不是都入了仓,农户家里留够了过冬的米没有。”

他顿了顿,指尖摩挲着茶盏边缘:“他不是不懂人心复杂,是见不得人在‘活下去’这三个字上受委屈。

你说的掺糠,在他眼里,不是算计,是让百姓在难处里再添一层难。”

朱允熥低下头,米糕的甜味忽然变得有些苦。

“你在糖坊待久了,算的是银钱账。”

朱标声音轻了些,“可你皇爷爷算的是人命账。

一笔银子,他宁愿多花些,也要让灾民手里的米干净些——不是为了名声,是他心里那道坎,过不去。”

内侍端着药碗进来,朱标接过,试了试温度,才递给朱允熥:“趁热喝了。

你皇爷爷打你,是气你把他最疼的事,当成了账面上的算计。”

他拍了拍朱允熥的后背,动作轻得像怕碰碎了什么:“往后要是再想不明白,就去问问那些熬糖的工匠,当年没糖坊的时候,他们靠什么过活。

再去问问河南来的流民,一碗干净的米粥,在他们眼里值多少银子。”

朱允熥捧着药碗,药香混着苦涩漫上来,他抬眼看向朱标,眼里还带着未散的红丝,声音却稳了些:“爹,您说‘匹夫无罪,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