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病了也要干活(1 / 2)

加入书签

朱允炆坐在空荡荡的食案前,面前的鸽子汤还冒着热气,乳白的汤色里浮着几粒红枣,香气醇厚得有些腻人。

而另一边的正殿里,气氛却热闹许多。

朱允熥捧着个白面馒头,吃得腮帮子鼓鼓的,见朱雄英只慢条斯理地夹着青菜,便用胳膊肘碰了碰他:“大哥,你怎么不吃肉?这红烧肘子可香了!”

朱雄英瞥了他一眼,夹了块肘子放进他碗里:“食不言。”

嘴上这么说,自己却也夹了一筷子,慢慢嚼着。

“爹要是在这儿,肯定也爱吃这个。”

朱允熥忽然叹了口气,手里的馒头往桌上一放,“早上看爹喝粥都费劲,真可怜。”

朱雄英动作一顿,看向窗外东宫正院的方向,那里的烛火亮得很早,却透着股说不出的沉寂。

“太医说爹得清淡饮食,等好了再吃也不迟。”

朱允熥又埋头啃起馒头。

朱雄英看着朱允熥怀里抱着个白馒头啃得津津有味,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皱,用筷子敲了敲他面前的盘子:“桌上这么多菜,你抱着个馒头啃什么?肘子、排骨、酿豆腐,哪个不比馒头强?”

朱允熥含着半口馒头,含糊不清地嘟囔:“馒头顶饿啊!

朱允熥腮帮子鼓鼓的,含着馒头含糊继续道:“你懂什么?这白面馒头可不是天天能吃上的。”

他放下馒头,小手往腰上一叉,倒有几分小大人的模样,“咱皇爷爷常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白面是多少农夫弯腰种出来的?磨成粉又要经过多少道工序?你以为像院里的野草,随手一拔就有?”

朱雄英憋着笑,赶紧敛起嘴角,摆出洗耳恭听的样子,还特意坐直了些,双手放在膝上,活像个随堂听课的学生。

他偷偷瞟了眼朱允熥沾着面屑的嘴角,强忍着没接话——毕竟这弟弟一本正经讲道理的样子,比学堂里先生敲戒尺还有趣。

“就说咱吃的这馒头,”

朱允熥又拿起一个,举得高高的,“从选种、耕地、播种,到收割、脱粒、磨粉,再到揉面、酵、蒸熟,哪一步离得开人出力?遇上灾年,别说白面,能有粗粮果腹就不错了。”

他顿了顿,忽然压低声音,凑近朱雄英:“上次我跟厨房的张嬷嬷去城外,见着那些农夫光着脚在田里插秧,泥都没过膝盖,太阳晒得脊背脱皮……”

朱雄英脸上的笑意渐渐淡了,他想起去年跟着父亲去乡下考察,确实见过田埂上那些黝黑的身影,汗珠子砸在地里,摔成八瓣。

他悄悄拽了拽朱允熥的袖子:“那……那我们以后少吃点?”

“笨!”

朱允熥敲了他一下额头,“不是让你少吃,是让你记住这份难!”

他把馒头掰成两半,递一半给朱雄英,“你看,这面多白,多软和,吃进嘴里香吧?得想着这香里有多少人的力气,往后才不会糟践东西。”

朱雄英接过馒头,小口咬着,果然觉得那甜味里多了些沉甸甸的东西。

他抬头见朱允熥正瞪着他,赶紧用力点头:“记住了!

允熥你说得对!”

朱标靠在引枕上,面前的食案上摆着几样小菜,还有一碗熬得软糯的白粥。

内侍正用小勺轻轻搅着粥,想让它凉得快些。

“太子爷喝点吧。”

内侍的声音放得极轻,像怕惊扰了空气里的沉寂。

他把小勺递到朱标唇边,瓷勺边缘泛着温润的光。

朱标眼帘微抬,目光落在粥碗里打转的米粒上,半晌才缓缓张开嘴。

温热的粥滑入喉咙,带着淡淡的米香,却没驱散胸腔里那股闷堵。

他侧头看向窗外,檐角的风铃被风吹得轻响,像极了前几日在东宫后院,听见允炆和允熥追着蝴蝶跑时的笑声。

“殿下今儿胃口好些了?”

内侍见他咽了下去,眼里浮起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