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皇爷爷我栗办报纸(2 / 3)

加入书签

畅通,若能有这么一份‘报纸’,把政令、农技、商讯都传出去,既能让百姓知朝廷爱民之心,也能让各地的好法子互相学,倒是件利国利民的事。”

他顿了顿,又道:“只是此事需得谨慎,前宋的教训要记取——内容得由官府审定,不许刊载军情机密、妖言惑众的东西。

印刷、行也得有规矩,不能让奸猾之徒钻了空子。”

朱元璋没说话,手指在龙案上轻轻敲着,目光从朱允熥兴奋的脸上移到窗外,仿佛看到了前宋临安街头,百姓围着书坊看邸报的热闹景象。

过了半晌,他才开口,声音里带着几分笑意:“活字印刷?你小子连这个都琢磨了?”

朱允熥得意地挺了挺胸:“工匠说,用木头刻字,一个字能印好多次,比手抄快多了!”

“行。”

朱元璋突然拍了拍龙椅扶手,“朕就准你试试!

让工部给你调几个刻字匠、印刷匠,再让翰林院派两个老夫子帮你审内容——不许胡写乱画,更不许提不该提的事!

要是出了岔子,朕不光收了你的活字,还得打你屁股!”

朱允熥乐得差点蹦起来,抱着朱元璋的胳膊就往他怀里蹭:“谢皇爷爷!

保证不出岔子!”

朱标看着这祖孙俩,无奈地笑了笑,心里却在盘算——这报纸若真能成,倒是能补驿传之不足,只是如何定规矩、防弊病,还得细细琢磨,不能真让这孩子瞎折腾。

朱元璋捏了捏朱允熥的脸蛋,看着他手里那张画满了小圈圈的纸,忽然想起自己年少时,连一本完整的书都见不到,如今这小崽子,却想让全天下的人都能看到印着字的纸。

他嘴角的笑意深了些——或许,这就是天下太平的好处吧,孩子能有心思琢磨这些,总比提着脑袋打仗强。

“去吧。”

他挥了挥手,“跟你爹回去好好合计合计,章程写好了给朕过目。

记住,办报不是玩闹,是让百姓日子过得更好,别搞砸了。”

“知道啦!”

朱允熥脆生生地应着,拽着朱标的袖子就往外跑,嘴里还嚷嚷着“要先画个报纸的样子”

,声音像串银铃,在奉天殿里荡出老远。

朱元璋望着他们背影。

他忽然对旁边的王景宏道:“去,把前宋的《宋会要辑稿》找出来,咱得再看看那邸报是怎么回事。”

王景宏赶紧躬身应道:“奴才遵旨!”

他那略显臃肿的身子麻利地一转,袖摆扫过金砖地面,带起一阵微风。

“这就去,这就去!”

他一边快步往外走,一边在心里嘀咕——前宋的《宋会要辑稿》?那可是藏在文渊阁最里头的宝贝,平日里除了翰林学士,谁也碰不得。

不过陛下既然说了,就是翻遍文渊阁的角角落落,也得给找出来。

走到殿门口,他还不忘回头瞅了眼奉天殿内,见陛下正对着那张画着齿轮的纸出神,便加快了脚步。

路过回廊时,撞见几个捧着奏章的小太监,他头也不抬地喊:“去去去,让开!

陛下要文渊阁的《宋会要辑稿》,耽误了时辰,仔细你们的皮!”

小太监们吓得赶紧贴墙站好,看着王景宏一阵风似的冲过,都纳闷这老总管今儿怎么急成这样。

王景宏可顾不上这些,一路直奔文渊阁。

守阁的老翰林见是他,刚想拱手打招呼,就被他一把拉住:“快!

陛下要前宋的《宋会要辑稿》,关于邸报的部分,赶紧找出来!”

老翰林被他拽得一个趔趄,连忙道:“王总管稍安,那书在东架第三排,标着‘宋’字的木匣里……”

话还没说完,王景宏已经钻进阁内,踩着木梯往东架爬。

他虽年近五十,手脚却还灵便,扒着书架一阵翻找,很快就从木匣里抽出一摞泛黄的书卷,封面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