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原来是朱允熥放过了刘逢吉父子(1 / 2)

加入书签

傍晚,暮色漫进乾清宫,鎏金铜灯已燃起了光晕。

朱元璋捏着竹筷的手悬在半空,目光扫过案上蒸腾的热气,落在朱允熥脸上。

朱允熥刚从江滩回来,鼻尖还沾着点泥灰,没听见问话,放下碗盏的动作顿了顿,指尖在粗陶碗沿划了半圈。

朱元璋:。

“允熥,咱当年在濠州,见着地主家的儿子打死佃户,直接扏尸荒野。

那时候就想着,将来手里有了刀,定要把这些杂碎全砍了喂狗。”

他指尖摩挲着盏沿的冰裂纹,“刘逢吉父子,你请咱放过,终有?有一天还会作恶。”

朱允熥:“皇爷爷不是还答应了你饿他们一命?皇爷爷的刀,斩的是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恶。

斩了他们,像砍断一根,

了虫的枝桠,看着痛快,可藏在树心里的蛀虫,未必能看见。”

“让他儿子去驿站干杂活,让刘逢吉去江滩拾铁件,”

朱允熥抬眼时,眸子里?的光比灯烛更烈,“是要让他们亲眼看看,百姓的肩膀扛得起多少重量,亲手摸摸,铁器上的锈有多硌手。

这比一刀下去,更能让后来人怕。”

马皇后忽然笑了,伸手将朱允熥鬓边的碎拢到耳后,指尖触到少年微烫的耳廓。

“这孩子,心思比绣娘的针还细。”

她转向朱重八,语气里带着几分欣慰,“你杀贪官,是斩草除根;允熥留他们一命,是想让这根上点新绿”

朱重八盯着案上的炖肉,肉香混着酒气漫上来,倒让他想起鄱阳湖大战时,在芦苇荡里啃过的冻硬的麦饼。

“新绿?”

他哼了一声,却没带多少戾气,“这天下的道理,从来不是靠劝出来的。

得让他们疼到骨子里,才知道血是热的,规矩是硬的。”

“皇爷爷说得是。”

朱允熥点头,声音里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执拗,“可疼有两种。

一种是刀割的疼,过了就忘了;一种是磨出来的疼,能在骨头上刻字。”

他看向朱雄英,“大哥你说,是刻在骨头上的字记得牢,还是溅在地上的血记得牢?”

朱雄英放下筷子,认真想了想:“去年跟着皇爷爷去农田,看老农弯腰插秧,累得直不起腰,那模样我到现在都记得。

可前儿看斩贪官,血溅了一靴子,现在倒快忘了。”

暖阁里静了片刻,只有铜炉里的炭火偶尔“噼啪”

一声。

马皇后给朱重八续了杯酒,酒液在盏里晃出细碎的光。

“重八,”

她轻声道,“你当年举事,是为了让百姓能吃饱饭、站直腰。

现在孩子们想着,怎么让吃饱饭的百姓,能把腰挺得更直些。”

朱重八端起酒盏,仰头饮尽,酒液滑过喉咙的声响在暖阁里格外清晰。

他看着朱允熥,少年脸上没有丝毫怯懦,眼里的光像极了自己年轻时在皇觉寺里,望着星空誓要改天换日的模样,却又多了几分自己没有的温软。

“你想让那九个字刻在他们骨头上?”

朱元璋问道。”

“是。”

朱允熥答得干脆,“也想刻在所有当官的骨头上。

让他们知道,百姓的力气不是草芥,朝廷的法度不是摆设。”

朱雄英忽然笑了,拍了拍朱允熥的肩膀:“那等刘侍郎儿子从驿站回来,我陪你去考他。

要是写不出来,就罚他再去干三个月。”

“好。”

朱允熥应着,眼里的光更亮了。

马皇后看着两个孩子,又看了看朱重八,忽然觉得案上的炖肉格外香。

她夹起一块,放进朱重八碗里:“快吃吧,肉要凉了。

孩子们长大了,有他们的想法,是好事。”

“好。”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