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撕破儒家的网(1 / 2)

加入书签

朱允熥给老工匠包扎伤口的手顿了顿,指尖沾着的药汁凉丝丝的,像顺着皮肤钻进了心里。

老工匠还在低声道谢,浑浊的眼睛里闪着泪光,大概这辈子都没想过,金枝玉叶的皇子会亲手给自己治伤。

可朱允熥看着他手上层层叠叠的老茧,看着那道深可见骨的冻疮,心里却像被什么东西堵着——今天救了这一个,明天呢?工部里还有多少双这样的手?天下的工匠又有多少?

他想起前几日在大本堂,先生说工匠技艺再精,也只是“奇技淫巧”

,登不得大雅之堂。

当时他还跟先生争辩,说盖宫殿、造农具哪样离得开工匠,结果被先生训斥“本末倒置”

,罚抄了三遍《中庸》。

那时只当是先生古板,此刻摸着老工匠手背上凸起的筋骨,才猛地回过味来——这天下的规矩,早就被儒家那群人定死了。

皇帝坐龙椅,靠的是儒家编的“君权神授”

;官员治理地方,靠的是儒家的“仁义道德”

;连科举取士,考的也是儒家的经史子集。

他们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这“读书”

二字,其实早被圈死了——只读儒家的书,才算读书;只走科举的路,才算正途。

工匠?那是“劳力者”

,是“小人”

,是儒家眼里“君子不齿”

的存在。

朱允熥帮老工匠系好绷带,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自己的袖口。

他想起自己偷偷画的“铁笔”

图纸,想起上次让工部匠人做的滑轮组,那些东西明明能省力、能提效,可儒生们看他的眼神,总带着点“殿下玩物丧志”

的惶恐。

为什么?

因为儒家说“安守本分”

,说“祖宗之法不可变”

你搞这些新东西,就是在挑战他们定的规矩,就是在说他们的“经史子集”

不是万能的。

他们能容得下贪官污吏,容得下空谈误国的酸儒,却容不下一个想让刨子更顺手的工匠,容不下一个想让写字更快的“铁笔”

就像那地动仪。

张衡造出来的时候,能测千里之外的地震,多了不起?可儒家说这是“炫技”

,说“天道无常,非人力可测”

,结果呢?图纸没了,技艺断了,到如今,竟没几个人知道汉朝曾有过这样的宝贝。

自己现在搞的这些,跟张衡又有什么两样?

在大本堂里背“仁义礼智信”

,转身来工部捣鼓“铁笔滑轮”

,看似两边都沾着,其实两边都不搭。

儒家嫌他不务正业,工匠们怕他惹来是非,再过一百年,等自己百年之后了,这些东西怕是也逃不过被丢进垃圾堆的命。

朱允熥走到窗边,看着院子里堆着的木料。

阳光照在上面,能看见木纹里嵌着的细尘,像极了这大明的天下——表面光鲜,里子早被儒家的规矩堵得密不透风。

他想起皇爷爷朱元璋。

老朱够狠吧?杀贪官、诛勋贵,朝堂上的血都能染红金水桥,可他动得了儒家吗?动不了。

他得靠这些人写史书,靠这些人教化百姓,靠这些人维护“君为臣纲”

的秩序。

到最后,还不是得让皇子们读儒家的书,让科举考儒家的经?

这就是现实。

儒家就像一张网,早就把大明的根脉缠死了。

要么,就乖乖钻进这张网里。

把“铁笔”

图纸烧了,把机器拆了,在大本堂里把文章背得滚瓜烂熟,跟那些士大夫称兄道弟,将来当个“循规蹈矩”

的藩王,让工匠们继续在寒风里冻着,让那些能让日子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