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现在还小改正还来得乃(1 / 2)
銮驾往回宫的路上赶,车厢里却没了来时的暖意。
方才把炭盆炭火全给了作坊里的工匠。
銮驾在寒风中缓缓前行,车厢里的温度比外面高不了多少。
朱标缩在角落,看着父亲,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朱元璋靠在车壁上,身上只穿了件常服龙袍,外头虽罩了披风,却也挡不住那股子钻骨的冷。
可他脊梁挺得笔直,脸色虽有些青,却没像朱标那样缩成一团,只是往朱标身边挪了挪,把自己的披风解下来,披在儿子肩上:“披上。
你是太子,冻病了怎么理事?”
朱标刚想说“父皇您也冷”
,就见朱元璋抬手按住他的肩,目光落在车窗外掠过的街景上。
路边有个老妇人正抱着孙子缩在墙根下,祖孙俩裹着同一件破棉袄,那孩子冻得直哭,哭声被风吹得断断续续。
“你看。”
朱元璋声音低沉,“咱车里再冷,至少有遮风的棚子,有厚实的棉袄。
他们呢?连个炭盆的影子都见不着。”
朱标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心里一揪,刚涌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他把披风往父亲那边推了推:“还是父皇披着吧,儿臣年轻,扛得住。”
朱元璋没接,只是拍了拍他的手背。
那双手粗糙得像老树皮,布满了早年打仗留下的伤疤,此刻虽冻得冰凉,却带着股稳当的力气:“扛得住也得惜着身子。
你是将来要扛这江山的,要是连这点冷都受不住,怎么替百姓扛过寒冬?”
銮驾碾过冻土,出“咯吱”
的声响,像在应和着车外的风声。
朱标裹紧了两件披风,渐渐不那么哆嗦了,可心里却比身上更沉——他忽然明白,父皇不是不怕冷,只是他心里装着的那些冻饿的百姓,比身上的寒意更让他坐不住。
“儿臣记下了。”
朱标低声道,“回头儿臣就去作坊盯着,让他们先把工匠的棉袄赶出来。
朱元璋“嗯”
了一声,嘴角难得带了点暖意:“这才像话。
记住,咱朱家的江山,不是靠龙椅坐稳的,是靠让百姓有饭吃、有衣穿,心里暖和了,这江山才稳当。”
说话间,銮驾已到宫门口。
内侍赶紧掀开车帘,一股更冷的风灌进来,朱标下意识地往父亲身后躲了躲,却见朱元璋直挺挺地站了起来,虽鬓角沾了点霜花,腰杆却比宫里的玉柱还直。
“走。”
朱元璋率先下车,脚踩在结霜的石板上,出清脆的响声,“去看看允熥那小子,让他抓紧琢磨改织布机,早一天改好,工匠们就少受一天罪。”
朱标跟在后面,望着父亲在寒风中挺直的背影,忽然觉得那背影比宫墙上的琉璃瓦更让人安心。
这冬天是冷,可只要有这样的脊梁撑着,再冷的寒冬,也总有熬过去的那天。
终于说会话的功夫儿,朱元璋和朱标回了宫,刚进暖阁,朱标就跟被冻僵的树枝忽然遇着炭火似的,浑身骨头缝里都透着股痒丝丝的暖意。
他也顾不上君臣父子的规矩,几步抢到炭盆边,蹲下来就把冻得僵的手往火边凑,指关节被冻得木,烤了好一会儿才慢慢有了知觉,连带着牙齿打颤的劲儿都缓了些。
“太子殿下,喝口热姜茶暖暖吧。”
王景宏捧着个粗瓷碗进来,碗沿还冒着白气,姜味混着红糖的甜香直往鼻子里钻。
朱标接过来,也顾不上烫,吹了两口就猛灌了一大口,热流顺着喉咙往下滑,熨得五脏六腑都舒坦了。
他这才现,自己刚才在銮驾里强撑着没哆嗦,此刻被暖气一烘,竟有些晕。
东宫暖阁里,炭火烧得旺旺的,朱允熥正趴在桌上,用炭笔在纸上画着奇形怪状的齿轮,小眉头皱得像个小老头。
朱雄英端着杯热茶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