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毛衣供不因求(1 / 2)
冬日的风像是淬了冰,刮在人脸上生疼。
今年的冬天来得格外早,也冷得格外邪乎,连往年极少上冻的护城河都结了半尺厚的冰,岸边的杨柳枝裹着白霜,硬得像铁条。
京城的百姓们缩在自家屋里,能不出门就不出门。
实在要出门的,裹着打了好几层补丁的旧棉袄,腰间勒着草绳,脑袋缩在破帽檐里,走路都像裹着棉被的粽子,一步一挪。
街头的乞丐更少了,要么蜷在城隍庙的角落里,围着捡来的破草堆抖,要么就找些枯枝败叶,往墙根下一堵,试图挡点风——可这风是钻缝的,再厚的草堆也拦不住那刺骨的寒。
尚衣局新出的羊毛大衣,前些日子在朝会上还被麦至德提过,说用淮王朱允熥改良的织布机织出的毛布缝制,防风保暖,比棉袄子强上十倍。
可那玩意儿金贵得很,一匹毛布够寻常百姓过半年日子,织成大衣,只有公侯勋贵、朝中大臣才能得一件,还是陛下赏赐的恩物。
就说军中,边军的冬衣虽用了二等毛混纺棉花,比往年厚实些,可架不住今年天太冷,且数量远远不够——辽东、北平的驻军足有十几万,毛纺作坊日夜赶工,织出的布匹连一半人都供不上,不少士兵还穿着旧年的薄袄,冻得手上脚上全是冻疮,握刀都费劲。
至于普通百姓,别说穿了,多数人连羊毛大衣的样子都没见过。
有那走南闯北的货郎,吹嘘说见过某位大人穿的,“黑黢黢的,摸着跟小羊羔似的软和,风都吹不透”
,听的人只能咽咽唾沫,低头瞅了瞅自己身上露着棉絮的旧袄,叹口气往炉子里添点湿柴,让那点火星子多旺一会儿。
奉天殿的朝会上,朱元璋的脸色比殿外的天气还沉。
“毛纺作坊的进度怎么还这么慢?”
他把军报往龙案上一拍,震得茶杯盖都跳了起来,“北平都护府八百里加急,说士兵冻得拉不开弓!
朕让你们扩作坊、加人手,都当耳旁风了?”
麦至德出列躬身,额头上渗着汗:“陛下息怒,臣已加开了五个作坊,工匠也添到了五百人,可……可羊毛不够。
江南收的羊毛虽多,分拣、清洗耗时长,织成布又费工,实在赶不及……”
“钱呢?”
户部尚书茹太素硬着头皮接话,“臣核算过,若要给边军全换上毛棉混纺的冬衣,至少还得加拨五十万两银子,可国库……”
他话没说完,却也足够清楚——秋收的税银刚拨了军饷和赈灾款,库里实在空了。
朱元璋手指在龙椅扶手上敲得“咚咚”
响,脸色铁青。
他不是不知道百姓冷、士兵苦,可这天下刚定,百废待兴,到处都要用钱:修水利、筑城墙、赈灾民……哪一样都省不得,落到冬衣上,就只能拆东墙补西墙,可这墙拆来拆去,终究是不够。
“让亲军督卫去查!”
朱元璋忽然道,“凡有囤积羊毛、哄抬物价的,不论是谁,一律抄家!
抄没的羊毛全送作坊!”
他顿了顿,声音又沉了几分,“再让太子去毛纺作坊盯着,日夜赶工,能多织一尺是一尺!
告诉将士们,朕就是拆了内库,也绝不让他们在雪地里挨冻!”
殿内一片肃静,文武百官都低着头,谁都知道陛下这话的分量。
拆内库,那是要动皇室的私产,可眼下这光景,也实在没别的法子了。
冷风从殿门缝隙里钻进来,卷着几片枯叶打在金砖上,出细碎的声响。
朱元璋望着殿外灰蒙蒙的天,心里清楚,这冬天还长着呢,不光是冬衣,粮食、炭火……桩桩件件都得扛住。
朱元璋沉默了片刻,殿内只剩下他指尖敲击龙椅扶手的声响,一声声敲在众臣心上。
“散了吧。”
朱元璋终于开口,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