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江面结冰(1 / 2)
朱允熥道:“去大地方!
长江边水流足,正好看看这机器的真本事!”
说走就走,工匠们七手八脚拆了机器,装上马车,朱允熥骑着匹小马驹走在头里,身后跟着二十来号人,叮叮当当的铁器碰撞声混着马蹄声,倒也浩浩荡荡。
刚出城门没多远,就见一队人马迎面而来,为的是个穿着锦袍的年轻公子,面白无须,眉眼间带着几分傲气,正是曹国公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字九江。
“这不是淮王殿下吗?”
李景隆勒住马,拱手笑道,目光扫过后面的马车,见上面堆着些铁架子、木轮子,忍不住好奇,“殿下这是要往哪去?拉的这些是什么稀罕物?”
朱允熥在马上挺直小身子,奶声奶气却透着得意:“去长江边试我的水利冲压机!
能打铁能捶布,比人快十倍!”
李景隆挑了挑眉,他自小在勋贵圈里长大,见惯了奇珍异宝,却没听过这名号,不由得笑道:“哦?竟有这等物件?莫不是殿下又弄了些放炮仗似的玩意儿?”
“才不是!”
朱允熥急了,拍着小马驹的脖子,“这机器能帮百姓干活,比炮仗有用多了!
不信你跟我去瞧瞧!”
李景隆闻言,脸上的笑意淡了几分,轻轻摇了摇头:“殿下好意心领了,只是今日国子监还有课业,实在抽不开身。”
他这话倒不是托词。
朱允熥这阵子在工部捣鼓火药、造机器的事,早就在京城传开了。
在那些皓穷经的国子监博士眼里,堂堂皇孙不好好读圣贤书,整日跟铁匠、术士混在一起,抡锤子、配火药,简直是“玩物丧志”
,离经叛道得很。
前些日子还有御史在朝堂上旁敲侧击,说“皇胄当以经史为重,勿溺于奇技淫巧”
,虽没点名,谁都知道说的是朱允熥。
李景隆自己虽不在乎这些,可他毕竟在国子监读书,身边都是些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挂在嘴边的同窗。
若是真跟着朱允熥去江边看那什么“冲压机”
,明日国子监里少不得有人嚼舌根,说他“与异端为伍”
,传到父亲李文忠耳朵里,少不得还要挨顿训。
朱允熥哪懂这些弯弯绕,只觉得李景隆是在推脱,小嘴一撅:“读那么多书有啥用?能造出机器帮百姓打铁织布吗?”
李景隆无奈地笑了笑,勒了勒马缰绳:“殿下有所不知,国子监里的先生们,最看重‘正途’二字。
殿下的机器再好,在他们眼里,终究是‘匠人之术’,登不得大雅之堂。”
他顿了顿,声音放低了些,“我若跟去,明日怕是要被先生罚抄《论语》了。”
朱允熥这才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小脸上掠过一丝黯然。
他不是不知道那些读书人的眼光,上次去翰林院送图纸,就听见几个编修在背后嘀咕,说他“有辱皇家体面”
。
只是他总觉得,能让百姓省力、让军队变强的事,比死读那些故纸堆有用多了。
“那你去吧。”
朱允熥挥了挥手,语气里带着点闷闷不乐,“等我试好了机器,让皇爷爷给我作证,看他们还敢说啥!”
李景隆看着他那副不服气的小模样,心里倒生出几分不忍,温声道:“殿下的本事,九江是信的。
只是……凡事不必太急,总有明白事理的人。”
说罢,他拱了拱手,“殿下保重,我先回国子监了。”
看着李景隆的队伍渐渐远去,朱允熥撇了撇嘴,转头对工匠们道:“甭管他们!
咱们去江边!
等机器转起来,让全天下都看看,这‘匠人之术’,到底有没有用!”
小马驹似乎懂了主人的心思,“咴儿”
叫了一声,驮着他往前跑去。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