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接种了牛痘怎么会得天花(1 / 3)

加入书签

洪武十五年的早朝,天还没亮透,奉天殿的铜鹤已在晨雾里泛着冷光。

官员们按品级列班,朝服上的补子在烛火下明明灭灭——文官绣禽,武官绣兽,黑压压一片,连呼吸都透着谨慎。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眼神扫过阶下,手里把玩着那支戴思恭呈上来的空瓷管,指腹摩挲着管壁的细纹。

殿内静得能听见香炉里香灰簌簌掉落的声音,谁都猜不透陛下今日要议何事。

“戴思恭。”

朱元璋忽然开口,声音不高,却像块石头砸进水里,瞬间打破沉寂。

太医院院使戴思恭从后排闪出,跪地叩:“臣在。”

“牛痘之法,推行得如何了?”

“回陛下,京中已设十二处接种点,三日来接种者逾千人,暂无异常。

臣已差人快马送方子往各省,命府州县衙配合推行。”

戴思恭的声音带着熬夜后的沙哑,却字字清晰。

朱元璋点点头,忽然提高了声调:“传旨!

戴思恭推行牛痘有功,赏银千两,别外正三品院判,世袭罔替!”

阶下一片低低的惊叹。

世袭罔替的恩宠,对文官而言已是顶格,何况是医官?戴思恭伏地谢恩,额头抵着金砖,声音哽咽:“臣……谢陛下隆恩!”

“还有一事。”

他目光扫过阶下,声音比刚才更沉,“皇孙朱允熥,虽年方四岁,却早显慧根,前日观牛痘试验,竟能道出‘循理而治’之言。

朕意,封其为淮王,赐金册金宝,待成年后就藩江淮。”

话音未落,翰林院学士宋讷已出列,朝服下摆扫过地砖,出窸窣声响。

他花白的胡子抖得厉害,声音却透着文人的执拗:“陛下三思!

藩王册封之事,虽无定规,却历来以年长懂事为要。

三皇孙尚在总角,连笔墨都握不稳,此时封王,恐让天下人觉得皇家行事轻率,亦难服众啊!”

“宋学士此言差矣!”

户部侍郎茹太素紧随其后,拱手道,“江淮乃赋税重地,藩王坐镇需有经略之才。

三皇孙乳臭未干,若遇地方豪强刁难,如何应对?恐损皇家威仪啊!”

几位文官纷纷附议,声音虽低,却如细针攒刺,句句不离“轻率”

“年幼”

“稳重”

朱元璋眼皮都没抬,指尖在龙椅扶手上轻轻叩着,直到文官们的议论声渐歇,才缓缓开口:“规矩是人定的,不是人被规矩捆死的。

当年咱打滁州,不也才二十五岁?难道要等头白了再举事?”

他话音刚落,殿角忽然响起一声洪亮的回应:“陛下说得对!”

众人转头看去,却是淮西老将、长兴侯耿炳文。

他铠甲上的铜钉在烛火下闪着光,抱拳朗声道:“咱朱家的种,就得从小立规矩、担担子!

老臣当年带娃,三岁就让他摸刀把子,五岁跟着巡营。

三皇孙聪慧,早封王早历练,将来才能镇住场子!

谁不服?咱老耿第一个不答应!”

“耿侯爷说得在理!”

江阴侯吴良往前一步,瓮声瓮气地接话,“那些酸文假醋的道理咱不懂,咱只知道,陛下看中的娃,错不了!

江淮有咱淮西子弟镇守,谁敢给三皇孙使绊子,咱提着刀去理论!”

一时间,十几位淮西武将齐刷刷出列,甲胄相撞的“哐当”

声震得殿梁颤。

他们大多是跟着朱元璋从濠州打出来的老弟兄,脸上刻着刀疤,眼神里带着沙场的悍勇,齐声喝道:“臣等附议!

请陛下册封淮王!”

文官们被这阵仗唬得后退半步,宋讷还想争辩,却被朱元璋冷冷一瞥,把话憋了回去。

朱元璋站起身,龙袍在身侧扫出弧线,声音带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