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织布机纺纱机(2 / 3)
锁着往前凑了凑。
那宣纸上画的并非孩童玩闹的图案,而是些带着齿轮、踏板的复杂结构,线条虽稚嫩,却隐隐能看出几分机括之妙。
尤其是其中一幅,分明是在寻常纺纱机的基础上多了几个转轮,连接着交错的木杆,旁边还歪歪扭扭写着“牵伸”
“加捻”
几个小字。
“这……这看着倒像是纺纱的机子?”
老工匠喃喃自语,手里的刨子都忘了放下,“可这结构,比咱们现在用的机子多了好几处机关,这要是真做出来,怕是能省不少力气……”
旁边的年轻工匠凑过来瞅了瞅,撇撇嘴道:“张师傅,您别逗了,一个四岁娃娃画的东西,能当真?怕不是照着哪个木架子瞎画的。”
那年轻工匠话音刚落,旁边的工事主事赵德眉头一皱,悄悄抬脚在他脚踝上不轻不重地踢了一下。
年轻工匠“嘶”
了一声,刚要转头理论,却见主事眼风一横,眼神里明晃晃带着警告——你小子是活腻歪了?这可是皇孙殿下画的东西,轮得到你说三道四?
年轻工匠瞬间反应过来,脖子一缩,把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讪讪地低下头,手里的凿子都差点没拿稳。
他心里却在暗骂那年轻工匠没眼力见——管他画的是机括还是柴火垛,那也是龙孙手笔!
他们这些当差的只管捧着、陪着就是,评头论足?嫌自己脑袋太结实了?
两刻钟后,朱允熥画完后扬了扬手里的图纸,奶声奶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别光说好,照着做!
三天,我要看到成品!”
主事连忙应道:“殿下放心,属下这就安排人赶制,定不耽误殿下的事!”
心里却暗自叹气——罢了,不就是陪皇孙过家家么?真做出些木头疙瘩来,大不了说是料子不合用便是。
只是这三天期限,怕是要让工部上下熬夜赶工了。
他偷眼瞥了眼那图纸,只觉得横七竖八的线条看得眼晕,哪敢再多看,赶紧招呼工匠们:“都愣着干什么?还不快把图纸拿去誊抄,找最好的木料,照着殿下的意思做!”
工匠们不敢怠慢,簇拥着接过图纸,心里头却都一个念头——管他有用没用,先把这位小祖宗哄高兴了再说。
东宫之内,朱雄英端坐在书案前,面前摆着一碟精致的桂花糕。
这是吕氏方才派人送来的,说是特意给两位皇孙做的点心。
他瞥了一眼那碟糕点,眉头微蹙,对身旁的内侍道:“把这些都撤下去,赏给底下人吧。
朱雄英望着窗外,八岁的少年郎脸上却带着与年龄不符的沉静。
他想起昨日听宫人说,允熥在工部折腾羊毛制衣的事,心里头莫名有些沉。
旁人只当允熥是孩童胡闹,可他却忘不了去年冬天。
那时允熥才三岁,刚会说几句利索话,却拉着他的衣袖,奶声奶气地讲起唐宣宗李忱装傻三十六年的故事。
“大哥,宫里的事,不能看表面。”
那日允熥仰着小脸,眼神清亮得不像个幼童,“你看那李忱,装疯卖傻才躲过一劫,最后成了皇帝。
咱们……也得小心些。”
当时他只当是弟弟听了说书先生讲古,随口念叨,可后来越想越不对劲。
一个三岁娃娃,怎会知道这些宫闱秘辛?怎会说出这般透着机锋的话?
自那以后,他再看吕氏,总觉得那温婉的笑容背后藏着些什么。
尤其是她看允炆时那满眼的期许,和看自己时那若有似无的疏离,让他心里很不舒服。
连带着对那个总爱跟在吕氏所出的二弟朱允炆,也渐渐疏远了。
三天光景眨眼即过,工部大堂里早已架起两架崭新的木机。
纺纱机的踏板泛着油光,齿轮咬合处嵌着铜套,转动时竟没半点滞涩;织布机的综框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