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因地制宜(1 / 3)
淮河西出高山,东入大海,全长近万里,流域面积极广。+齐,盛+小·说-网+ ?首.发\
就算最狭窄处也有十几里的宽度,拐弯处更是水流湍急,想要解决河道问题,简直是痴人说梦。
李德明不忍打击新任知县的热情,他岔开话题道:“大人,下官还是先去动员民夫加紧修筑蓄水池吧,迟了怕来不及。”
说完,李德明逃也似的离开了。
望着他的背影,萧夜哑然失笑,又不是让你去挖河床,怕什么啊!
淮河在青州县境内拐了一个大弯,就是这个大弯使得每年雨季来临,淮河泛滥。
那么该如何解决呢?
深挖河床,拓宽河道,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更不是青州一县就能够做到。
萧夜在翻阅儒道心经时,发现前朝有一位治水大家就曾遇到过类似的问题。
多方考证之后,那位大家果断采用了鱼嘴分流法。
就是在河口位置修建一道长堤,将河水一分为二,既能调节水量,又能辅助灌溉农田。
可淮河水流太大,想要在如此湍急的河水中修筑堤坝,明显不现实。
所以,萧夜因地制宜想到一个办法。
在淮河拐弯处开挖出一条新的河道,新河道呈弧形,将淮河水分流出一部分进入新河道,绕过青州县之后,再与老河道汇合。
他计算过,这条新河道不用太长,十里足够了。
这样既能解决淮河泛滥的问题,新河道还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农田灌溉。
一举两得。
十里河道,都是在松软的土地上开挖,只要能动用一千青壮,三个月时间,完全可以搞定。′e/z`k.s\w′.+o′r_g\
再加上那些蓄水池,等雨季来临,青州县也就不用再为水患担心了。
办法是有了,可接下来还有一个大难题,如何动用这些青壮来干活。
首先,官府征调民夫,肯定是要给工钱的,就算他能说动那些青壮不要工钱。
一天两顿饭总是要保证的吧??
若是连吃都吃不饱,怎么指望别人卖力气干活??
一念至此,萧夜再次找到李德明。
后者听完他的计划,顿时佩服的五体投地。
要不说人家年纪轻轻能当上青州知县呢,脑袋瓜子就是灵光。
蓄水池加上淮河分流,解决青州水患指日可待,只是,征调民夫确实是个大难题。
“大人,就像你说的,这是为子孙后代谋福祉,关乎每一个青州人的切身利益。”
“只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大家肯定会踊跃参加的,什么工钱不工钱,人都快活不下去了,谁还谈那个。”
“只是,干活就得吃饭,还得吃饱,几千号民夫的口粮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咱们青州县根本没有那么多存粮啊。”
萧夜追问道:“我记得后衙还有一座官仓,粮食也算充足,应该够了吧。”
李德明吓了一跳,他连忙摆手,“使不得,大人使不得,那些可是今年青州县要上交朝廷的赋粮,一丝一毫都动不得。”
萧夜不解,“都什么时候了,难道朝廷就不顾青州百姓死活吗?”
“饿殍遍地,灾民遍野,朝廷的赈济粮没有见到,反倒要从青州收走这么多的赋粮,这不是断青州人的活路吗?”
见萧夜越说越激动,李德明赶忙出言阻止,“大人慎言啊!”
“前任知县在任时,就曾为此事上书朝廷,结果奏折递上去,便是石沉大海,杳无音信。萝拉晓说 罪新漳洁埂薪筷”
“不仅如此,还遭到郡守大人一通斥责,说什么谎报灾情,给郡里抹黑,差点因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