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秦溪药锦通京阙,北疆捷报定朝局(1 / 3)
秦溪药锦通京阙,北疆捷报定朝局
晨露还凝在林府院角的梧桐叶上时,沈清沅已踩着露水从后厨出来,手里端着个青釉瓷碗,碗里盛着刚熬好的醒神茶——秦州薄荷的清凉混着云溪金银花的清甜,水汽袅袅间,连空气都透着爽利。,微?趣+小·说·网~ ′免*费_阅/读?她轻手轻脚推开书房门,见沈修正对着案上的密信皱眉,便把茶碗放在他手边,又从袖中掏出个油纸包:“爹,这是新做的‘辨水膏’,我特意加了秦州的薄荷汁,不仅能辨水色,涂在手上还能防矿洞里的瘴气,连蚊虫都不咬。昨日云溪的药商来信,说秦州南坡的薄荷今年丰收了,叶片比往年厚,精油足,问咱们要不要多进些,既能做醒神茶,又能入药膏,正好填药材店的货柜。”
沈修捏起瓷碗边的银勺,舀了口醒神茶,秦州薄荷的凉意顺着喉咙滑下去,瞬间驱散了熬夜看信的倦意。他看着女儿指尖沾着的淡绿色薄荷碎末——那是昨夜挑拣薄荷时蹭上的,便伸手替她拂去:“沅儿心思真细。秦州薄荷是出了名的好,京里药铺卖的薄荷大多是南方运来的,没这么浓的劲儿。北疆刚遭了匈奴,将士们在草原上蚊虫多,这秦州薄荷若是做成香囊,正好给陆景渊那边送去。我这就回信让药商多备些,走运河时跟云溪的织锦一起运,漕运司的人会盯着,免得被三皇子的人截了。”
话音刚落,林砚提着个描金漆盒走进来,盒里装着几张叠得整齐的织锦帕子。她将漆盒放在桌上,展开其中一张——淡青色的锦面上绣着云溪的蓝草田,田埂边缀着几株栩栩如生的薄荷,看似寻常的针脚间,却藏着极细的暗纹:“这是绣娘们刚绣好的‘传信帕’,草叶的走向是秦州到京城的漕运路线,叶片数量代表船期,连田埂边的薄荷都有讲究——三片叶子是‘平安’,四片叶子是‘有险’。*x-i,n_x¨s¨c+m,s^.¢c\o′m\我让张掌柜托秦州的药商,每次送薄荷、柴胡时都带几张这样的帕子,若是遇到三皇子的人拦路,就把帕子交给漕运司的人——他们认得暗纹,能立刻派人接应。”
清沅凑过去,指尖轻轻抚过帕子上的薄荷绣纹,针脚细密得连叶脉都清晰可见:“娘,我还在薄荷叶片的背面绣了‘水痕记号’,若是帕子沾了秦州漕运的水,就会显出淡蓝色,跟‘辨水膏’一个道理。秦州的药商都是老实人,怕他们分不清,我还画了张‘薄荷暗号图’,把叶片数量对应的意思写得明明白白,跟帕子一起送过去。”
沈修拿起帕子,对着光看了看,薄荷叶片后的暗纹在阳光下若隐若现,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你们娘俩这心思,连三皇子的人都未必能防得住。对了,昨日刑部的人来报,说在秦州废弃矿洞附近抓到了几个三皇子的亲信,他们招认三皇子原本想借匈奴犯境的机会,用私藏的兵器煽动秦州的流民叛乱,还好陆景渊那边快一步击退了匈奴,断了他的后路。我还听说,三皇子的人之前在秦州拦过药商的薄荷车,想把薄荷都扣下来——怕是知道薄荷能防瘴气,怕咱们的人进矿洞查案。”
“他们连薄荷都要抢?”清沅皱起眉,手里还捏着那盒“辨水膏”——她之前给陆景渊的草老虎里塞了同款药膏,里面就加了秦州薄荷,“还好咱们让药商提前走了运河,不然薄荷被抢了,矿洞里的人可就遭罪了。*l¨u,o,l-a¢x¢s-w,.?c*o?m*对了,陆大人那边有消息了吗?他带的薄荷香囊够用吗?”
林砚笑着点头,从漆盒里拿出另一封信:“刚收到北疆的捷报,陆景渊不仅收复了丢失的三个哨卡,还生擒了匈奴的小王爷。他在信里说,秦州薄荷做的香囊救了不少人——草原上的蚊虫带着瘴气,将士们挂着香囊,就没再有人染病。镇北王的病也好多了,说是喝了用秦州薄荷和云溪金银花泡的茶,咳嗽都轻了。陆景渊说等安顿好北疆的防务,就回京城复命,还特意提了句要谢沅儿,说她的薄荷药膏救了不少受伤的士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