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京中查档觅蛛丝,江南传信露端倪(1 / 3)
京中查档觅蛛丝,江南传信露端倪
沈修乘马车回到府中时,院角的石榴树正落着细碎的花瓣,沾了晨露的花瓣贴在青石板上,像撒了一层淡红的碎玉。^y¢e`x,i?a′k-e·.?c!o^m¨刚走进东院,就见林谨抱着一摞档案从书房出来,纸页边缘泛着旧黄,显然是刚从翰林院调出来的赵承业任免卷宗。
“妹夫,你可回来了!”林谨快步上前,把档案往石桌上一放,指尖点着最上面一页,“我刚查到,赵承业三年前在湖州府任粮吏时,曾因‘账目不清’被弹劾过一次,可没过多久,弹劾的折子就被压了下去,当时批‘暂不追责’的,正是如今的内务府总管——这两人早有勾结!”
沈修俯身翻看卷宗,泛黄的纸页上还留着当年的朱批,“暂不追责”四个字的笔迹圆润,与他昨日在特批文书上见过的内务府总管字迹如出一辙。他指尖划过纸页,忽然停在“湖州府皇庄修缮银”的条目上:“去年湖州府皇庄有笔五千两的修缮银,账册上写着‘用于修补仓房’,可我记得湖州府去年根本没遭过灾,仓房好端端的,怎么会需要这么多银子?”
林谨眼睛一亮,立刻从档案堆里翻出另一本账册:“我也注意到了!这是湖州府去年的皇庄收支明细,上面只写了‘修缮银支出五千两’,却没有具体的花销凭证,连工匠的名字都没记录——这笔银子十有八九被赵承业和内务府总管分了!”
两人正说着,沈清沅端着刚温好的茶过来,手里还攥着一张叠得整齐的字条:“爹,林薇小姨派人送消息来了!张家扬州商铺的掌柜说,王掌柜那边有动静了——他偷偷查了盐运司的库房记录,发现去年十月‘盐引损耗’的那五千两,根本没用于填补损耗,而是被赵承业换成了银票,送到了京城福安巷的一处宅子,那宅子的主人,正是内务府总管的外室!”
“好!”沈修猛地拍了下石桌,震得茶盏微微晃动,“证据链终于连起来了!赵承业私吞盐税,内务府总管从中包庇,两人还借着皇庄修缮、盐引损耗的名头分赃,这胆子也太大了!”
林谨连忙补充:“我这就去翰林院,把内务府总管当年压下弹劾折子的证据抄一份,再找几个知情的老吏做证,咱们凑齐证据,就能立刻奏报皇上!”
沈修点头,接过沈清沅手里的字条,又叮嘱道:“让林薇告诉王掌柜,务必守好消息,别让赵承业的人察觉。¢x?x~s/s\y*q′.·c_o^m,赵承业在扬州经营了一年,手底下肯定有亲信,要是让他知道咱们查到了福安巷的宅子,说不定会销毁证据。”
沈清沅应了声,转身去给林薇回信。沈修看着她的背影,又低头翻了翻桌上的档案,忽然想起三皇子——内务府总管是三皇子母妃的旧部,要是让三皇子知道旧部闹出这么大的事,不知道会有什么反应。他沉吟片刻,对林谨说:“你去查证据的时候,顺便打听下三皇子的动向,看看他最近有没有跟内务府总管接触。咱们查案归查案,别牵扯到皇子纷争里,免得节外生枝。”
林谨点头应下,抱着档案匆匆往翰林院去了。沈修回到书房,把赵承业的履历、皇庄账册、盐运司明细一一摊开,用红线在关键处做标记,不知不觉就到了傍晚。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下来,丫鬟进来点灯,烛火刚亮起,就见林砚扶着腰走进来,脸上带着几分倦意,却笑着说:“刚才娘派人来说,晚饭做了你爱吃的糖醋鱼,让你别总在书房待着,也出来透透气。”
沈修放下笔,起身扶住林砚,指尖轻轻搭在她的小腹上,能感受到微弱的胎动:“今天查案太入神,倒忘了你还怀着孕,该多陪你走走。^s^a?n?g_b/o\o+k!.`c?o·m?”
两人刚走到廊下,就见门房匆匆跑来,手里拿着一封快信:“大人,刑部派人送来的,说李捕头在扬州有重大发现!”
沈修接过信,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