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云溪治乱象初显,边关信至起波澜(1 / 2)

加入书签

第三卷·云溪雨霁复民生 第八章 云溪治乱象初显,边关信至起波澜

云溪的晚稻刚抽穗时,县城终于褪去了往日的萧条。′e/z-l^o·o_k\b,o\o/k/.¨c!o`m′清晨的市集上,露水还沾在青菜叶上,农户们就早早摆开了摊子;林砚和沈清沅(苏野)牵头办的“互助坊”外,更是排起了不长不短的队伍——妇人们挎着竹篮,里面装着连夜绣好的粗布帕、编好的竹筐,眼神里满是期待;几个半大的孩子围着坊门打转,时不时探头往里面瞅,盼着沈清沅能像往常一样,给他们讲段“外面的新鲜事”。

沈清沅今年刚满十二,梳着双丫髻,发梢用红绳系着,看着还是个稚气未脱的小姑娘。可她坐在坊内的木桌前,手里捏着细针教妇人绣薄荷纹样时,神情却格外认真,连指尖的动作都透着老练:“张婶,您这针脚再往叶尖收一点,别太密,不然布会皱,换粮的时候掌柜的要挑毛病的。′j′i¢n\r?u~t-a,.~c′o.m¢”

张婶赶紧调整手势,看着帕子上渐渐成形的薄荷叶,忍不住叹气:“沅沅姑娘,你说你才这么点大,怎么什么都会啊?不光会绣花样,还知道薄荷怎么种、账怎么算,连之前秦州那回,你说的‘留茬采收’,咱们种了真能多收两季,比老辈传的法子管用多了。”

这话一出,周围几个等着换粮的农户都凑了过来,眼里带着好奇。有个扛着锄头的老汉笑着接话:“是啊沅沅,你这年纪,别家姑娘还在屋里学描红呢,你倒像个走南闯北的老把式,不瞒你说,我家老婆子都偷偷跟我嘀咕,说你是不是‘得了仙人指点’?”

沈清沅手里的针顿了顿,脸颊微微泛红,赶紧顺着话头解释:“哪有什么仙人指点呀?我小时候总生病,不能跟别的姑娘一样跑着玩,就窝在父亲书房里,看他那些讲农事的书——父亲之前在京城当差,书房里有好些外地的农书,我没事就翻着看,记了些零碎法子。¢1/3/x′i`a/o?s/h\u?o`..c?o!m*后来跟父亲去秦州,又听客栈里的商客讲过怎么种薄荷、怎么算账,想着能帮到大家,就试着用了。”

沈修曾是京官,藏有外地农书也说得通;秦州是交通要道,商客往来多,听来些实用法子也不突兀。林砚在一旁整理账本,闻言抬头笑着补充:“你们别瞧沅沅年纪小,心思细着呢!上次咱们算薄荷收成,她把每户的斤两记得清清楚楚,连掉在竹篮里的碎叶都算进去了,半点没亏着大家。”

农户们一听,都笑了起来,之前那点疑惑也烟消云散。张婶更是拉着沈清沅的手:“好孩子,是婶子多心了,你这是为咱们云溪好,婶子该谢你才是!”

正说着,沈修带着个穿青布袍的人走进来,那人是县衙的文书,脸色有些急:“沈大人,不好了!前县令的小舅子王虎露面了,就在城西的破庙里,带着几个泼皮,说要‘收回’之前被官府查抄的田产,还跟百姓说您是‘外来官,要刮云溪的油水’,好些不明事理的农户都被他说动了!”

沈清沅一听就急了,腾地站起来:“他胡说!咱们帮百姓种薄荷、建互助坊,哪点刮油水了?不行,我得去跟百姓说清楚!”林砚赶紧拉住她:“别冲动,王虎就是想挑事,你去了反而容易被他缠上。咱们先找陆景渊派来的护卫,让他们帮忙盯着王虎的动静,再跟沈大人一起,找几个百姓里有声望的老人,把事情说透,百姓自然知道谁在说谎。”

沈修点头:“林砚说得对。我已经让人去请张郎中和李伯了,他们在百姓心里有分量,只要他们肯出面作证,王虎的谎话不攻自破。”他转头看向沈清沅,语气温和,“你和林砚留在互助坊,稳住这里的百姓,别让王虎的人来捣乱。”

沈清沅虽有些不甘心,却也知道现在不是冲动的时候,只好坐下,手指紧紧攥着手里的绣线。没过多久,陆景渊派来的护卫匆匆赶来,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