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深植沃土(2 / 2)
架构的革新,也需要底层算法和物理材料的突破作为指引。支持。”
吴坤挠了挠头,他虽然对什么神经编码、新型材料听得半懂不懂,但他看周伟、李晶这些技术大牛都如此激动,也明白这事关重大,咧开嘴笑道:“我不太懂这些高深的,但我知道,要把东西做得更好,底子必须打牢!林总,您指哪儿,我们供应链就打哪儿,需要什么设备、什么材料,我们去搞!”
秦风也从市场角度表达了支持:“虽然基础研究不直接面向市场,但它能为我们未来的产品提供无与伦比的差异化故事和品牌高度。这本身就是最强的市场竞争力。”
核心团队的高度一致,让林烨倍感欣慰。他知道,这是一群真正有远见、懂技术的伙伴。
决议迅速通过。“星火基石”计划正式启动。林烨亲自挂帅,担任研究院的名誉院长,周伟和李晶作为技术牵头人,负责与各科研机构的对接和课题遴选。
接下来的日子,林烨和周伟、李晶的身影开始频繁出现在国内几所顶尖大学的实验室里。他们与神经科学领域的泰斗探讨脑信号的本质,与人工智能专家争论下一代学习算法的可能性,与材料科学家一起在电镜下观察新材料的微观结构。
这个过程并不总是顺利。有些老教授对与企业合作心存疑虑,担心过于功利;有些研究方向看似天马行空,短期内完全看不到应用前景。但林烨始终保持着极大的耐心和尊重,他强调的是“共同探索”,是“为未来播种”,而非急功近利的成果转化。
他的真诚和远见,打动了许多真正的学者。很快,与华国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中心的“脑机接口前沿技术联合实验室”率先挂牌成立;与临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关于“新一代生物相容性电极材料”的攻关项目也正式启动;与几所高校人工智能学院设立的“星火博士后创新基金”收到了大量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的申请。
这些合作,如同将星火的根系,深深扎进了基础科学的沃土之中。虽然短期内看不到直接的产品,但周伟和李晶团队明显感觉到,他们的研发视野被打开了,思考问题的维度更高了,一些困扰已久的技术难题,在与基础科学领域的碰撞中,竟然找到了全新的解决思路。
一天深夜,周伟和李晶兴奋地冲进林烨的办公室,连门都忘了敲。 “林总!有思路了!”周伟激动地挥舞着手中的平板,“跟神工大(华国科技大学)的张教授讨论后,我们可能找到了一种全新的脑电特征提取方法,基于他们最新的神经振荡耦合理论!如果成功,识别准确率有望大幅提升!” 李晶也满脸红光:“还有材料那边!他们实验室一种新型水凝胶,导电性和生物相容性数据好得惊人!如果能应用到我们的传感器上……”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