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土法上马(1 / 2)

加入书签

什么?要等三个月?吴坤对着电话那头几乎是在吼了,开什么玩笑!我们实验室现在就要用!

他气呼呼地挂断电话,把手机往办公桌上一扔,发出的一声。正在他办公室里讨论问题的几个生产主管都被吓了一跳。

怎么了吴总?生产一部的主管老杨小心翼翼地问。

吴坤抓起桌上的一张图纸,抖得哗哗响:研究院那边急着要这种耐高压密封圈,说是新实验装置上用的。我联系了三家供应商,最快的一家说要开模定制,至少等三个月!最气人的是,用量就这么几个,人家根本不愿意接这小单子!

老杨接过图纸一看,不由得咂舌:这要求是有点变态啊。要耐受200兆帕压力,还要耐氢脆,这得上特种材料才行。

可不是嘛!吴坤烦躁地在办公室里踱步,崔博士那边说,没有这个部件,整个实验就要停摆。林总刚给我打过电话,说这个实验关系到下个阶段的突破...

这时,一直沉默的生产二部老师傅张德明突然开口:吴总,要不...让俺们试试?

办公室里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向这位在星火智造干了二十多年的老钳工。

老张,你有办法?吴坤眼前一亮。

张德明走到图纸前,用长满老茧的手指指着上面的尺寸标注:这种异形件,开模确实不划算。但要是用土办法,说不定能搞出来。

什么土办法?吴坤急忙问。

咱们车间不是有那台老式数控车床吗?先用它加工个基体,再用3D打印机覆上特种材料。最后手工精修,应该能成。张德明说得头头是道,就是费工夫,而且不一定一次就能成功。

吴坤一拍大腿:费工夫怕什么!走,现在就去车间!

星火智造的精密加工车间里,机器轰鸣。张德明带着两个徒弟,已经开始在数控车床上调试程序了。

师傅,这公差要求太高了吧?年轻的徒弟看着图纸上的±0.001mm公差,眼睛都直了,咱们这老机床能行吗?

机床不行,人手来凑。张德明头也不抬,专注地调整着参数,当年我们做模具,比这精度要求高的都用手工抠出来过。

吴坤也挽起袖子,在一旁打下手:老张,需要什么特殊工具不?

吴总,您去把咱们那个百宝箱拿来。张德明吩咐道,就是角落里那个旧工具箱。

所谓的百宝箱,其实是个锈迹斑斑的铁皮工具箱,里面装着张德明从业几十年来自制和各种淘换来的特殊工具。有微雕用的小锉刀,有带放大镜的夹钳,甚至还有几把绣花针改成的微型刮刀。

第一轮加工结果很快出来了。数控车床加工出的基体勉强达标,但表面光洁度不够。

不行,张德明拿着放大镜仔细检查着零件,这个表面粗糙度,在高压下肯定会泄漏。

那怎么办?吴坤焦急地问。

手工抛光。张德明言简意赅。他戴上特制的放大镜眼镜,拿起一把比牙签还细的抛光棒,蘸上特种研磨膏,开始一点点地打磨零件表面。

这个工作极其考验耐心和手上功夫。稍微用力过猛,整个零件就可能报废。车间里其他工人都围了过来,屏息凝神地看着老师傅操作。

两个小时后,第一个基体终于打磨完成。在强光下检查,表面光滑如镜,连最细微的划痕都没有。

漂亮!吴坤忍不住赞叹,老张,你这手艺绝了!

别高兴太早,张德明擦了擦额头的汗,这才完成第一步。

接下来是3D打印特种材料涂层。这项工序同样不轻松,材料既要均匀覆盖,又不能影响基体的精度。试了三次,才终于打出符合要求的涂层。

最后一道工序是手工精修。张德明用自制的微型工具,一点点修整着零件的棱角,确保每个曲面都完美过渡。

等到第一个成品终于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