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碎裂的希望(1 / 2)
星火尖端材料研究院,三号合成实验室。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了。当反应釜缓缓开启,透过观察窗可以看到内部的情况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取出来。崔明远的声音平静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王磊戴着厚实的手套,小心翼翼地从反应釜中取出样品托盘。当托盘完全呈现在众人面前时,实验室里响起一阵压抑的叹息声。
托盘中央,本该是一块完整的灰黑色陶瓷片,此刻却碎裂成七八块不规则的碎片,最大的也不过指甲盖大小。碎片的断面参差不齐,在实验室的灯光下泛着令人失望的光泽。
又碎了...小李低声嘟囔,声音里满是沮丧。
这是他们采用林烨提出的分步合成新方案后的第一次正式实验。经过两周的精心准备,团队成功制备出了符合要求的纳米级前驱体粉末,所有人都对这次尝试寄予厚望。
崔明远戴上白手套,用镊子轻轻夹起一块碎片,在放大镜下仔细观察。断面有明显的层状剥离痕迹,他的声音依然平静,但眉头已经紧紧锁起,是冷却过程中的热应力导致的。
王磊连忙调出实验数据:崔博士,我们完全是按照模拟结果设置的降温程序啊。从1350度到800度,每分钟降温2度;800度到室温,每分钟降温5度。理论上不应该产生这么大的热应力...
理论是理论,现实是现实。崔明远放下碎片,转向控制台,把温度曲线的完整数据调出来,特别是800度附近的温度分布。
当温度曲线图呈现在屏幕上时,问题立刻显现出来——在800度这个关键相变点附近,反应釜不同区域的温度出现了明显差异,最大温差达到了15度。
见鬼!负责设备维护的张工程师猛地拍了下额头,是加热元件的老化问题!靠近b区加热元件的区域降温速度比其他区域快,导致样品各部分收缩不同步...
实验室里顿时鸦雀无声。两周的精心准备,数十个小时的连续监控,竟然因为一个加热元件的微小老化而功亏一篑。
这种无形的压力让几个年轻研究员明显有些动摇。有人下意识地搓着手,有人不停地看着时间,还有人盯着那些碎片发呆。连续一个多月的失败已经开始消磨他们的热情。
所以,崔明远的声音打破了沉默,现在我们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
他转向张工程师:更换所有加热元件需要多久?
至少要一天时间,张工程师连忙回答,而且需要重新校准整个温控系统...
那就立即开始。崔明远的语气不容置疑,王磊,你带人分析这些碎片的微观结构,看看除了热应力问题,其他方面是否达到预期。小李,重新检查所有前驱体粉末,确保下一批原料质量。
他的镇定自若让团队稍微振作了一些。研究员们开始分头行动,但实验室里的气氛依然凝重。
就在这时,实验室的门被轻轻推开。林烨站在门口,显然已经知道了结果。
听说样品又碎了?他走进来,语气平和。
王磊苦着脸汇报:林总,是设备问题。加热元件老化导致温度不均...
林烨点点头,走到实验台前,拿起一块碎片仔细端详。断面很干净,他忽然说,没有明显的气孔和杂质,说明前驱体粉末的制备工艺已经相当成熟了。
这句出乎意料的点评让众人都愣住了。
你们看,林烨将碎片递给崔明远,虽然碎了,但是碎片的晶相很完整。这说明我们的材料设计思路是对的,只是制备工艺还需要优化。
崔明远接过碎片,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后,难得地露出一丝微笑:确实。xRd显示主晶相纯度很高,杂相很少。从这个角度说,我们离成功又近了一步。
林烨环视实验室里的年轻研究员们:我知道连续失败很打击人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