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形态之争(1 / 3)

加入书签

“星火之眼”

项目组一成立,整个星火科技的节奏仿佛又被拧紧了一扣。

研区的白板上画满了各种光学路径草图,讨论声、争论声比往常更加热烈。

项目启动会开完没两天,关于产品具体该长啥样的第一次正式设计会议,就在大会议室里炸开了锅。

会议室里泾渭分明地坐成了两拨人,空气里都带着点火药味。

投影幕布上并排挂着两张概念图,一张极简,像普通眼镜加了点科技感;另一张则更具“设备”

感,镜腿明显更粗壮,结构也更复杂。

主持会议的周伟感觉头皮有点麻,他清了清嗓子:“关于‘星火之眼’的最终形态,大家都有不同的看法,今天咱们就敞开了说,务必讨论出一个最优解。”

他话音刚落,硬件部的老李就迫不及待地站了起来,指着那张极简的概念图,语气激动:

“各位,我觉得这根本不用选!

必须是轻量化路线!”

他拿起桌上一个笨重的工程样机——那是用现有零件勉强拼凑出来验证基础功能的,沉甸甸的,他掂量了一下,“大家想想,咱们做的是眼镜!

是要架在用户鼻子上的东西!

你功能再牛逼,要是戴上去跟顶了个哑铃似的,压得鼻子疼,耳朵也疼,不出半小时用户就想把它扔了,那还有什么体验可言?”

他环视四周,目光尤其扫过对面那几位:“我们硬件部和结构部的兄弟,为了减重,头都快薅秃了。

一克一克地抠啊!

我认为,现阶段,我们必须有所取舍!

为了保证佩戴舒适性,一些非核心的、或者对功耗要求太高的功能,比如极限亮度下的长续航,或者部分极端环境下的传感器,该砍就得砍!

先保证用户能舒服地戴上去,愿意长时间戴,这才是第一位的!”

老李这番话引起了不少人的点头,尤其是负责市场和用户调研的同事。

确实,现有市面上的ar设备,很多就败在了沉重和不适感上。

“李工,你说得对,舒适性很重要。”

对面,算法团队的负责人李晶推了推眼镜,慢条斯理地开口了。

他年纪轻,但在技术上有种近乎执拗的坚持。

“但是,”

他话锋一转,指向那张功能更强的概念图,“我们‘星火之眼’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是‘神经视觉’交互,是无缝融合的体验!

这背后需要强大的算力支持,需要高精度的传感器阵列,需要高亮高清晰的显示模组,还需要保证足够支撑一个工作日(至少8小时)的电池容量。”

他拿起那个笨重的工程样机,语气带着点无奈:“这些东西,目前以我们的技术积累和供应链水平,暂时还做不到像普通眼镜那么轻巧。

如果为了追求极致的轻,把这些核心部件都阉割了,那我们的交互精度怎么保证?显示效果会不会大打折扣?续航会不会尿崩?那我们做出来的,和巨象、曜日那些靠手势和语音的‘残次品’有什么区别?我们最大的优势不就没了?”

李晶越说越激动:“我们不能因为迁就形态,就牺牲掉产品的灵魂!

我认为,在革命性的体验面前,用户可以容忍一定的重量和体积,只要它带来的价值足够大!

我们先保证功能的完整和强大,把体验做到极致,重量问题,可以随着技术迭代慢慢优化!”

“慢慢优化?”

老李有点急了,“市场会给咱们慢慢优化的时间吗?用户买的是现在能用的产品,不是未来的蓝图!

一个戴起来不舒服的设备,你功能吹上天,用户第一次体验就给你差评,后面还有机会吗?”

两边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

支持轻量化的,多是硬件、结构、市场部门;支持功能优先的,则以算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