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白皮书之战与深夜食堂(1 / 2)

加入书签

林烨的决定迅转化为行动。

就在策略会议结束后的当天下午,一个临时的、代号为“透明盾牌”

的项目组迅成立。

核心成员包括林烨本人、周伟、李晶、信息安全部的赵峰,以及李文带领的法务团队精锐。

他们的要任务,就是在最短时间内,打磨出一份足以经受住最严苛审视的《星火数据安全白皮书》。

项目组的工作地点设在了研中心一间拥有最高级别保密权限和强大算力支持的会议室。

这里瞬间成为了公司内部最忙碌、气氛最凝重的区域。

会议室的灯光彻夜长明。

巨大的电子白板上写满了复杂的数学公式、数据流图谱和加密算法逻辑图。

桌面上堆满了各种技术文档、法律条文参考以及不同版本的草案打印稿。

林烨作为总牵头人,几乎驻扎在了这里。

他不再是那个只听取汇报的决策者,而是深度参与到每一个技术细节的推敲和文字表述的斟酌中。

“这里,‘脑电信号经过预处理后,转化为特定指令编码’,”

林烨指着屏幕上的一段文字,眉头紧锁,“表述不够精确。

周伟,我们需要更清晰地说明,这个‘指令编码’是高度抽象化的,与具体的语言、图像、思维内容毫无直接对应关系。

要用最浅显的比喻,比如……就像摩斯电码的滴答声,本身不携带语义,需要特定的、本地的‘密码本’才能解读成有意义的单词,而我们的设备只负责出‘滴答声’,‘密码本’和最终的‘单词’都在用户本地设备上完成。”

周伟立刻点头,拿起记号笔在白板上画起了示意图:“我明白,我们可以用一个分层解析的流程图来展示,从原始信号到可用指令之间有多少层不可逆的抽象和转化。”

另一边,李晶和她的算法团队,正在与法务团队就数据存储和传输条款进行激烈的讨论。

“李律师,这里写‘数据在加密后上传至云端进行模型优化’,这个表述会不会被曲解?”

李晶指着法务团队起草的一段条款,不无担忧。

李文扶了扶眼镜,语气严谨:“从法律文本的严谨性出,这是事实。

但我们可以在后面紧跟补充条款,明确说明上传的是经过高度混淆和聚合的、无法追溯至单个用户的匿名化数据批次,且仅用于改进通用识别模型,绝不涉及任何个人隐私信息。”

“能不能再强调一下,即使是匿名化数据,用户也可以在设置中选择完全禁止上传,所有数据处理仅在本地完成?”

李晶追问。

“可以,这是用户权利的重要部分,必须突出显示。”

李文点头,示意助理记录修改。

赵峰则主要负责安全架构的部分。

他带来的团队提供了星火系统从硬件底层到应用层的全方位安全防护方案,包括安全启动、硬件加密芯片、通信链路端到端加密、防篡改机制等。

每一个技术点的描述,都需要既展示其先进性,又不能暴露可能被利用的安全细节,这个尺度把握需要极高的专业素养和语言技巧。

“赵峰,这里关于‘玄武’芯片内置的安全隔离区描述,再模糊化处理一下,只强调效果,不透露实现机制。”

林烨审核时提醒道。

“明白,林总。

我们会调整为‘采用硬件级安全隔离技术,确保核心生物特征数据与操作系统完全隔离,免受恶意软件侵袭’。”

赵峰冷静地回应。

争论、修改、推翻、重来……成为了这个会议室里的常态。

每一个用词,每一个标点,都可能被外界拿着放大镜解读。

他们不仅要确保技术上的无懈可击,还要预判可能出现的各种恶意曲解和攻击角度,并提前在文本中设下防御。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