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迈向新高峰的序曲(1 / 2)

加入书签

巨象电子不痛不痒的“橄榄枝”

被干脆利落地挡了回去,如同湖面投入一颗小石子,涟漪散去后,星火科技内部迅将注意力重新聚焦到自身展的主航道上。

市场的热烈反馈、生态的蓬勃生长,以及来自基础研究领域不断涌现的新灵感,都指向了一个清晰的方向——是时候为“星火脑环”

谱写新的篇章了。

在一个由林烨亲自主持的核心技术战略研讨会上,他正式抛出了“星火脑环2代”

的构想。

会议室的大屏幕上,展示着当前一代脑环在用户调研中收集到的主要反馈:佩戴舒适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在长时间使用后;ar显示的清晰度、视场角和色彩饱和度可以更好;续航能力虽然已经领先行业,但用户永远期待更久……

“一代产品的成功,证明了我们技术路线的正确,也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用户信任。”

林烨的目光扫过在座的周伟、王皓、李晶、陈薇等核心骨干,“但成功不是终点,而是攀登下一座更高山峰的。

我们的目标,不是简单的迭代升级,而是在关键用户体验上,实现一次质的飞跃。”

他明确了“星火脑环2代”

的三大核心攻坚方向:

第一,极致的舒适性。

目标是将设备重量进一步降低,朝向“无感佩戴”

迈进。

这不仅需要在“星云碳纤”

材料基础上寻求新的突破,更要在人体工程学设计、内部结构堆叠上做到毫米乃至微米级的优化,确保长时间佩戴依然轻松自如。

第二,颠覆性的显示效果。

目标是打造如同透过优质镜片观看真实世界般的ar体验。

需要攻克更微型、更高亮度的光机模组,更高效的光波导技术,以及能够实现更广色域、更高对比度的显示方案,消除纱窗效应和颗粒感。

第三,突破性的续航能力。

在保证性能甚至提升性能的前提下,将续航时间再提升一个显着的台阶。

这需要芯片能效的进一步优化,系统级功耗的精细管控,以及探索与新成立的“星火基石”

研究院在新型储能材料(如微型固态电池)上合作的可能性。

“这三个方向,每一个都是硬骨头,都需要底层技术的突破。”

林烨的语气沉稳而充满力量,“但这正是星火存在的意义——去解决那些最难的问题,去定义下一代交互的标准。”

这个宏伟的蓝图,让在场的所有技术核心都感到心潮澎湃,同时也感受到了沉甸甸的压力。

会议一结束,王皓和李晶的团队便率先动了起来。

他们知道,芯片和算法是实现这一切体验的基础和大脑。

王皓立刻召集了芯片架构团队的所有骨干,在实验室的白板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公式和架构草图。

“重量要减轻,显示要更炫,续航要更长……林总这是给我们出了个‘不可能三角’的难题啊!”

一个资深工程师挠着头感叹。

“所以才需要我们。”

王皓眼神专注地盯着白板,“通用cpu和gpu的性能提升已经遇到瓶颈,我们必须更极致地挖掘npu的潜力,为特定的显示渲染、传感器数据处理和低功耗待机设计专用的加单元。

同时,要探索新的芯片封装技术,在更小的面积内集成更多功能,这需要和材料组、结构组紧密协作。”

实验室里立刻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各种天马行空又紧扣实际的技术路径被提出、质疑、再优化。

与此同时,在李晶的算法部门,气氛同样热烈。

“更轻的重量意味着可能更少的传感器,我们必须用更先进的算法来弥补硬件可能的信息损失!”

李晶对着她的团队强调,“我们需要预研下一代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