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追光之路 吴坤的远征与家的港湾(1 / 2)
“启明”
项目的结构难题在林烨亲自动手绘制的分布式布局草图指引下,找到了突破方向,id团队和结构工程师们如同被打通了任督二脉,兴奋地投入了新一轮的设计优化中。
然而,另一个拦路虎又毫不客气地跳了出来——微型ar投影模组。
现有的供应链被梳理了一遍又一遍,结果令人沮丧。
市面上能买到的、用于消费电子产品的ar光机模组,要么体积太大、功耗太高,要么分辨率惨不忍睹,根本无法满足“星火脑环”
对清晰度、亮度和轻薄化的苛刻要求。
几家国际光学巨头倒是有实验室级别的先进方案,但要么技术封锁,要么报价高得离谱,且产能无法保证。
这意味着,星火必须走一条更艰难的路:自主研或寻找国内有潜力的合作伙伴进行定制开。
这个重任,毫无悬念地再次落在了席运营官吴坤的肩上。
这位星火的“救火队长”
,刚刚为芯片产能和指环生产立下汗马功劳,征尘未洗,便又要踏上新的征程。
“林总,放心吧,不就是个小小的镜片和灯泡嘛!
我老吴就算跑断腿,也给你找回来!”
吴坤接到任务时,拍着胸脯,依旧是那副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头。
但只有他自己知道,光学领域水深似海,尤其是这种前沿的微型显示技术,国内基础相对薄弱,此行前途未卜。
林烨没有给他空洞的鼓励,而是递给他一个加密u盘:“老吴,这里面是我整理的一些关于新型光学材料(如衍射光学元件doe、波导材料)和光路设计(如几何光波导、阵列光波导)的可能方向。
不是具体图纸,只是一些思路和关键参数指标。
你带着它,和潜在的专家交流时,能判断对方是不是真有料,也能帮助我们提出更精准的需求。”
吴坤接过u盘,感觉沉甸甸的。
他知道,这肯定是林总又“灵光一闪”
的成果,价值千金。
“明白!
有您这‘指南针’,我心里就有底了!”
就这样,吴坤再次化身“空中飞人”
,他的行李箱里塞满了各种技术资料和样品需求书,目的地是全国各地那些在光学领域小有名气的高校实验室、研究所和初创科技公司。
他的行程表排得密密麻麻:周一,在华中一家以光学工程闻名的大学,与一位白苍苍的老教授探讨新型波导材料的可行性,对方对林烨提供的思路表现出极大兴趣,但坦言工程化放大需要时间。
周二,飞赴华东,参观一家由海归博士创办的光学公司,他们的自由曲面加工技术很有特色,但应用到微型投影上还需验证。
周三,又赶往西南某光学研究所,交流阵列光波导技术的进展,对方实力雄厚,但体制内的合作流程漫长……
每一天,吴坤都在和各种顶尖的技术大脑碰撞,努力分辨着哪些是真正的潜力股,哪些是夸夸其谈。
他白天马不停蹄地拜访、参观、谈判,晚上则在酒店房间里反复研究资料,和林烨、周伟电话会议沟通进展。
高强度的工作和旅途劳顿,让他嗓子沙哑,眼里布满血丝。
这天晚上,在华南一家酒店里,吴坤刚结束和一个技术团队的激烈讨论,回到房间,累得几乎瘫倒在床上。
手机响了,是妻子张姐来的视频通话请求。
吴坤深吸一口气,努力挤出一个笑容,接通了电话。
屏幕那头,出现了张姐关切的脸庞和女儿丫丫挤过来的小脑袋。
“爸爸!
爸爸!
你什么时候回来呀?”
丫丫抢着喊道。
“老公,你声音怎么又哑了?是不是又没好好喝水?吃饭按时了吗?”
张姐一眼就看出了吴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