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黎明前的鏖战与沉睡的勇士(1 / 2)

加入书签

星火产业园,顶层战略会议室的灯光,已经连续亮了过48小时。

厚重的遮光窗帘紧闭,将外界昼夜更替彻底隔绝。

空气中弥漫着浓得化不开的咖啡味、疲惫的汗味,以及一种高度紧张后特有的电子设备热的微焦气息。

这里正在进行“玄武2o”

芯片流片前的最终评审会。

这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会议,而是一场没有硝烟、却关乎生死的终极战役。

巨大的环形会议桌上,原本光洁的木纹表面此刻被铺天盖地的图纸、打印出来的仿真报告、时序分析文件、功耗评估表格所淹没。

十几个巨大的显示器上,同时闪烁着复杂的电路图、波形图、密密麻麻的代码和令人眼花的参数列表。

林烨、周伟、王皓、李晶,以及芯片团队的核心骨干全部在列。

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极度疲惫的痕迹,眼袋深重,眼球布满血丝,嘴唇因为缺水而有些干裂。

但他们的眼神却像探照灯一样锐利,紧紧盯着每一份材料,每一个数据点。

王皓作为芯片设计总负责人,站在主讲解位,嗓音已经沙哑得几乎听不清,却还在坚持着,用激光笔指着屏幕上的最终版gdsii文件(芯片物理版图),进行着最后的陈述和答疑。

他的手指因为长时间握笔和操作鼠标而微微颤抖。

“这里是最后修改的时钟树分布网络,我们重新优化了缓冲器插入策略,确保到每一个端点的ske91(偏差)都在o1ps以内……”

“npu部分的电源网格密度增加了15,以应对峰值计算时的irdrop(电压降)问题……”

“这里是和李博士团队最后确认的稀疏计算单元接口时序,双方已同步签核……”

他的每一句话,都会引来一连串疾风骤雨般的提问和质疑。

周伟眉头紧锁,打断他:“等等,王皓,这个角落的供电通道,在高温低压的er(工艺角)下,电流密度是否重新仿真过?峰值电流会不会导致电迁移风险?我要看最新的仿真报告!”

一份厚厚的报告立刻被翻找出来,数据被反复验算。

李晶紧随其后,她的问题更偏向功能性和算法匹配:“王总,npu第7号计算簇的本地缓存延迟,比我们算法模型假设的多了两个周期,这会不会影响我们之前验证过的那个递归神经网络模型的实时性?需要重新跑一遍协同仿真吗?”

王皓团队的一个经理立刻开始操作电脑,调出仿真环境。

林烨没有轻易言,他更像一个终极的审判者,沉默地听着每一个讨论,目光扫过每一份关键数据。

他的“维记忆库”

在高运转,比对着他所知的未来芯片设计中的常见陷阱和最佳实践。

偶尔,他会提出一个一针见血的问题,直指可能被忽略的薄弱环节。

“iopad(输入输出垫)的esd(静电放电)保护电路,是按照最高等级设计的吗?考虑到了量产测试时可能出现的意外过压吗?”

“芯片的dft(可测试性设计)覆盖率最终是多少?任何一个点低于998,都不能签字!”

争论、计算、验证、修改、再验证……循环往复。

每一个晶体管,每一条走线,每一个时序路径,都被放在放大镜下反复审视、拷问。

压力如同实质般压在每个人的心头,空气凝重得几乎让人窒息。

没有人敢有丝毫松懈,因为他们都知道,任何一个微小的失误,一旦被制造进硅晶圆,就意味着数千万资金的损失和至少数个月时间的浪费,对“星曦·pro”

项目和公司战略的打击将是灾难性的。

桌子上堆满了空掉的咖啡杯和功能饮料罐,盒饭凉了又被拿走,换上新的,然后又凉掉。

时间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飞流逝。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