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星火智造 新生的脉搏(1 / 2)
经过多轮激烈的内部辩论和详尽的外部调研,林烨最终拍板,采纳了陈薇提出的“混合模式”
精髓,并将其深化为一个更具操作性的方案:与一家实力雄厚、背景可靠的国资代工巨头——华勤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
谈判过程紧张而高效。
星火科技出技术、品牌授权、核心管理团队以及部分资金;华勤精密则投入其位于临深市高新区的现成高标准厂房、部分先进生产设备、成熟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及一批经验丰富的熟练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
新公司命名为“星火智造有限公司”
,星火科技占股51,拥有控股权和主导权。
这个方案巧妙地平衡了多方诉求:对于星火,它用相对较小的资金投入和最快的度,获得了急需的产能和品控能力,同时通过控股和技术主导,保证了核心利益与机密安全,并为未来完全自建留下了伏笔和人才储备。
对于华勤精密,则成功绑定了一个极具潜力的技术新星,分享了其成长红利,盘活了部分资产,并注入了创新的活力。
对于政府层面,这也是一次成功的“国资+创新民企”
合作典范,符合政策导向。
协议签署的那一刻,标志着星火科技从纯粹的研设计公司,向拥有自己“制造之手”
的实体迈出了关键一步。
合资公司挂牌成立的第二天,吴坤就拎着一个简单的行李箱,带着一支从星火总部精心挑选出的、由生产、质量、工艺工程师组成的精干先遣队,意气风又略显悲壮地开赴位于高新区的“星火智造”
工厂。
眼前的厂房宽敞明亮,远非华光电那个小作坊可比,但生产线老旧,工人眼神中带着观望和疑虑,管理体系也带着浓厚的传统国企色彩,亟待改造和注入星火的基因。
吴坤深知肩上担子之重。
这不仅是扩大产能,更是一场硬仗,是要将星火对技术的极致追求和对质量的苛刻标准,植入到一个原有的、可能有些僵化的体系中去。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拒绝了对合资方总经理的独立办公室,把自己的办公桌直接摆在了生产线旁的透明玻璃隔间里,美其名曰“离战场近一点”
。
第二件事,就是召开全体工人大会。
没有华丽的辞藻,他扯着依旧沙哑的嗓子,用最朴实的话说道:“兄弟们,我叫吴坤,以前也是华光电拧螺丝的。
我知道大家干活不容易。
以后,咱们就是一个锅里吃饭的兄弟!
我老吴别的不敢保证,就保证两点:一,只要活干得好,奖金绝对到位!
二,有问题,直接来这儿找我!
谁要是糊弄质量,坑咱们‘星火’这块牌子,别怪我老吴翻脸不认人!”
接着,他宣布了一系列打破常规的举措:设立“质量红旗手”
即时奖励;建立技术人员与产线工人“结对子”
制度,快解决工艺问题;推行“我的产线我做主”
小改善建议奖。
最初几天,老工人们对这个咋咋呼呼、满嘴“互联网黑话”
又带着江湖气的新老总颇不以为然。
但很快,他们就现,这个吴总是动真格的。
吴坤几乎泡在了生产线上。
穿着和工人一样的工作服,哪儿有问题他就出现在哪儿。
一会儿蹲在贴片机旁看锡膏印刷厚度,一会儿又跑到老化测试房盯着数据曲线。
中午吃饭,他直接端着不锈钢餐盘,挤进工人食堂,一屁股坐在老师傅中间,一边扒拉着味道实在一般的大锅菜,一边问:“老哥,感觉现在这新流程咋样?累不累?哪个环节最别扭?”
起初大家还拘谨,后来看他确实没架子,是真心来问问题的,话匣子就打开了。
这个说物料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