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4章 曾经的蜀州王(2 / 4)
都,但曾经旧部也会常来探望,臣所知一切,皆是听他们所言。
今见百姓受苦,实在不忍,才斗胆向陛下请命,望陛下明鉴。”
看他一脸的惶恐,秦狄便知道他想多了,曲解了自己刚刚那句话的意思。
秦狄听他如此坦诚的话,内心对刘毅多了几分赞赏。
笑道:“爱卿多虑了,朕只是感慨而已,朕虽是皇帝,有些时候却是耳目闭塞,朕所听到的都是喜讯”
刘毅当即表态,言道:“陛下多虑了。
自您登基以来,开疆拓土平定内乱,在朝廷的政令下,百姓的生活得到很大改善,已经安稳了许多。
放眼古今中外,从未出现过像陛下这样英明神武的君主帝王。
此乃不仅是我等臣子之幸,更是我朝千万百姓之幸。”
好听的话,谁都爱听,秦狄自然也不例外。
不过在刘毅说这些话的时候,他心中猛然间有了个想法。
双眼打量着刘毅,以闲聊的口吻说道:“爱卿就不必奉承朕了,朕还是有自知之明。
坊间多有传闻,说朕残暴嗜战,想必你也听说过吧。
朕自继位以来,四处征战,所以这些流传于百姓见的议论,倒也无妨。
为了大汉昌盛,朕倒是愿意背负这个恶名。”
“朕现在担忧的是,朝中臣子。
朕听闻他们似有结党营私之嫌。
今日还有人上疏弹劾苏文柏,说来也巧,下午苏尚书便来请辞。
呵呵要么是巧合,要么就是眼下已经安插到了朕的眼皮底下。
爱卿近几年在京都,可曾有所耳闻?”
铺垫之后,秦狄仍以闲聊的语气切入正题。
刘毅在官场驰骋一生,到现在绝对算得上是功成名就。
在几位异姓王中,他是唯一一位全身而退的人,至少目前来说是这样。
能走到今日这一步,虽然运气的成分,但最为主要的还是他及时作出了最正确的选择。
年纪虽然大,可他并不糊涂,皇帝的话一出口,他便知道了皇帝话语中的深意。
略作沉吟后,他拱手道:“不瞒陛下,臣久居京都,确听闻过一些风言风语,但并无真凭实据,只是谣传而已。
结党营私之事,关乎朝廷安危,更是不可仅凭传言定罪,以免朝中臣子人心惶惶。”
“苏尚书为官多年,有些故交门生无可厚非。
臣以为,即便苏尚书未曾入朝为官,仅凭帝后与太子殿下这一层关系,前去拜会的人恐怕也不会少。”
“此言倒也有理。”
秦狄先是对刘毅的话表示出认可,随后继续道:“殿内并无旁人,你且与朕说说,都听到过什么样的风言风语。”
刘毅思索片刻,缓缓说道:“陛下,臣听闻有人说苏尚书与几位地方官员来往密切,似有互通声气之嫌。
还有传言称,他在选拔官员时,也会有所人情。
不过这些都只是捕风捉影,没有确凿证据,臣以为不信也罢!”
秦狄微微点头,目光深邃:“朕也知道不能仅凭传言就定人罪责,但若是真有结党营私之事,朕绝不容情。
苏文柏跟随朕多年,朕本不愿怀疑他。
如今朝堂看似风平浪静,却暗藏波涛,朕不得不谨慎。”
这些话既是心里话,也是在间接提醒刘毅,就算苏文柏是帝后的父亲,只要他胆敢扰乱朝纲,朕定会处置,而你刘毅,最好老老实实做你的闲散王。
以刘毅的精明,自然可以听得出皇帝的弦外之音。
刘毅连忙再次拱手,态度诚恳道:“陛下圣明,苏尚书跟随陛下多年,想必也是一心为了朝廷。
若真有不妥之处,还望陛下念在往日情分,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或可借此机会,警醒众臣恪守本分,不参与朝堂纷争,只可效忠陛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