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观星筑基与风波再起(1 / 2)

加入书签

嬴雪华“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的策略迅挥了作用。

徐彭岳将“飞天论证课题组”

的前期工作,巧妙地分解并融入了数个更具现实意义的项目中。

以“改进军中讯报,提升望楼观测之能”

为由,格物院向太史令和军方合作,申请建立了更高规格的“观星台”

和“测距基地”

表面上,这是为了精修历法、提升边防侦察能力,实则为星际导航研究收集最基础的天文数据——星辰方位、运行轨迹、亮度变化,乃至尝试测量一些近地天体的距离。

徐福对此项任务表现出了乎寻常的热情。

他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夜观天象”

,并且将他那套“周天星斗大阵”

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他不仅亲自参与观测,还带着几个被他忽悠住的年轻工匠,试图将观测到的星位与他那本《灵枢星图秘要》进行对照,美其名曰“验证天道运行与灵机流转之关联”

虽然他的玄学解释让人啼笑皆非,但不可否认,他对这项工作的投入,带动了一批人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枯燥的星辰记录和轨迹描绘中。

徐彭岳也乐见其成,只要数据是真实可靠的,动机和解释可以暂且不论。

与此同时,以“研制皇室御用新材料,打造轻坚华美之器”

为名,材料分署加大了对各种轻质合金、特种陶瓷和复合材料的研力度。

当第一批用新研制的“浮空木”

(一种经过特殊处理的轻质木材与金属的复合材料)制作的、精美绝伦且坚固异常的马鞍和箱笼呈送宫内,赢得了几位公子和公主的欢心后,来自宗室内部对于材料研究“过于虚无”

的质疑声也小了许多。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就在观星台的数据积累渐有起色,新材料研究也取得若干突破之时,一场针对徐彭岳个人的风波,悄然袭来。

这日大朝会,议政临近尾声,一位素以清流自居、与儒家走得颇近的御史大夫,手持玉笏,出列朗声道:

“陛下,臣弹劾天工侯徐彭岳,借格物之名,行巫蛊之事,结交方外,窥探天机,其心叵测!”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

就连李斯、蒙恬等人也露出了诧异的神色。

那御史大夫继续慷慨陈词:“臣闻徐彭岳于骊山深处,私设‘观星秘台’,非为修历,乃命方士徐福,夜夜观测帝星(北极星)及紫微垣(象征皇室的天区),记录其明暗轨迹,更以诡异仪器,试图测量帝星之远近!

此非窥探天机,意欲何为?且其与徐福等方士过从甚密,所行之事,多涉诡奇,非是圣人之道!

长此以往,恐生霍乱朝纲、动摇国本之祸心!

望陛下明察,罢黜徐彭岳,禁锢徐福,拆毁秘台,以正视听!”

这番指控极为恶毒,直接将天文观测与窥伺皇权、图谋不轨联系起来,触及了帝王最敏感的神经。

一时间,所有目光都聚焦到了徐彭岳身上,不少保守派官员眼中甚至露出了幸灾乐祸的神色。

徐彭岳心头一沉,知道这是有人借题挥,想从根本上否定他的研究,甚至将他置于死地。

他正欲出列辩解,却见嬴雪华对他微微摇了摇头。

龙椅之上,始皇面色沉静,看不出喜怒,他只是将目光投向徐彭岳:“徐卿,御史之言,你有何辩解?”

徐彭岳深吸一口气,出列躬身,声音沉稳:“回陛下,御史大夫所言,纯属臆测,歪曲事实!

臣设立观星台,一为精修农时历法,利国利民;二为提升军中望楼观测之距与精度,巩固边防。

观测帝星及紫微垣,乃因北极星为天穹定位之核心基准,不明其位,何以知他星轨迹?不明紫微,何以辨四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