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星辉石与朝堂波澜(2 / 2)
所知甚浅,然于典籍古训,略知一二。
《尚书·禹贡》有载,九州各地,皆贡其特产,金、锡、铅、丹砂,皆取自山川。
大禹治水,疏通九河,亦是改天换地之大功业,未见其有伤国运,反成万世楷模。”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公子贞等人,继续道:“公子贞忧心国运,其情可悯。
然,雪华以为,国运之根基,在于民富国强,兵锋锐利。
昔日孝公变法,商君徙木立信,亦曾遭旧贵非议,言其破坏祖制。
然则,若无变法图强,焉有今日之大秦?天工侯开采新矿,研制新器,其心在于增强国力,其行合乎陛下富国强兵之策。
至于地脉山川之说……”
她微微一顿,语气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引导:“雪华曾闻,上古圣王,皆能‘象天法地’,善用万物。
若此‘星辉石’果有大用,岂非正是天地赐予大秦,助陛下成就万世基业之祥瑞?关键在于,开采利用之时,是否遵循法度,心存敬畏,而非因噎废食,拒祥瑞于门外。”
这一番话,引经据典,将徐彭岳的行为类比大禹治水、商鞅变法,将其拔高到“顺应天意”
、“获取祥瑞”
的高度,同时又强调了“遵循法度”
的重要性,既驳斥了“破坏地脉”
的指控,又给了保守派一个台阶下。
公子贞等人一时语塞,他们可以质疑徐彭岳,却难以反驳嬴雪华引用的圣王典故和富国强兵的大义。
龙椅上的始皇,深邃的目光中闪过一丝赞许,他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雪华所言,甚合朕意。
天地万物,皆可为朕所用。
徐卿开采新矿,乃为国谋利。
然,公子贞所虑,亦不无道理。
传朕旨意,着格物总院制定矿藏开采之具体章程,需顾及水土,减少扰民,不得肆意妄为。
此事,交由雪华协理监督。”
“臣遵旨!”
徐彭岳立刻领命,心中一块大石落地,同时对嬴雪华的机敏与智慧佩服得五体投地。
“老臣……遵旨。”
公子贞虽然心有不甘,但皇帝金口已开,也只能悻悻退下。
朝堂风波,在嬴雪华四两拨千斤的化解下,暂告平息。
这不仅保住了“星辉石”
项目,更赋予了其“祥瑞”
的正统性,还为未来的资源开采立下了规矩。
退朝后,徐彭岳找到嬴雪华,郑重行礼:“今日多谢殿下解围。”
嬴雪华虚扶一下,淡然道:“徐侯不必多礼。
雪华只是据理而言。
不过,经此一事,徐侯当知,前行之路,荆棘遍布。
技术之外,人心与言论,亦需时时留意。”
徐彭岳深以为然。
他回到格物院,立刻召集人手,一方面加紧对“星辉石”
的分析与应用研究,另一方面,开始认真起草《大秦矿藏勘探与开采暂行管理条例》。
而我们的徐福道长,在得知自己的现被皇帝钦定为“祥瑞”
后,更是得意非凡,连夜写了一篇《骊山祥瑞现世赋》,准备刊印散,并强烈要求在开采区设立一个“聚灵阵”
,以确保“祥瑞之气”
不泄。
徐彭岳看着师兄那洋洋洒洒、充满玄学术语的“赋”
,无奈地叹了口气,但这次,他没有直接反对。
或许,在某些时候,师兄这种独特的“包装”
方式,也能成为一种另类的保护色?在这条布满荆棘的科技攀升之路上,任何可以减少阻力的方法,都值得尝试。
帝国的车轮正在碾过旧时代的藩篱,向着未知的星辰大海,缓缓启动。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