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恶人还需恶人磨(2 / 3)

加入书签

这一句话说出来,所有人顿时觉得脑袋一晕,觉得脑子被极多的信息量一下子衝垮了。

所有人都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因为眾人从来没想过,流传了这么多年的名画,居然不是全本!

“故宫本的《清明上河图》长528厘米,绢本,两侧都被仔细装裱过,看不出有残缺截断的痕跡。歷代笔记著述里,也从未提及它是残卷。。。戴熙这个观点。。。”刘一鸣面色苍白的立刻呢喃著上河图的数据,有些难以接受的说道

“那么,戴熙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什么凭据吗”罗局眉头紧皱的说道。

高东旭无奈的摇摇头:“戴鹤轩说,戴以恆当时也是这么问的,可是戴熙却没回答,反而把他喝退。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清明上河图》是皇帝亲自收录进《石渠宝笈三编》的珍品,谁敢多嘴非议他说短了一截,万一让皇帝听见,让他去把画补全,那可怎么办”

这倒是真的,道光朝的文字狱虽没有乾隆朝那么严厉,但这些文人早被杀没了胆魄,噤若寒蝉,哪敢胡乱说话。

高东旭继续说道:“当天晚上,戴熙独自一个人在书房写了幅字帖,写完以后,便把它收藏起来,从不公开示人——对了,就是跟他另外一件珍藏大齐通宝搁在一起。”

高东旭看向了黄克武说道,黄克武眉头紧皱的点了点头。

许愿有些不甘心的问道:“那幅字帖里写的什么有没有提到《清明上河图》的残本”

“都说了从不公开示人了——”一旁的黄烟烟没好气的白了许愿一眼嗔道。

高东旭笑著伸手搂住黄烟烟的纤腰,看向许愿说道:“烟烟说的没错,別说外人,连戴熙儿子戴以恆都没看见过。

戴以恆在他的《醉苏斋笔记》里特意写了这段軼事,说他父亲把这副字帖藏得很紧,还告诫家里人说,除非《清明上河图》真相得白,才许戴家后世子孙公开此帖。

戴以恆推测,自己父亲可能曾亲眼见过《清明上河图》的残本,与故宫本进行对照后,终於確定真本不全。

戴熙是一位丹青名家,他发现这等秘密又不敢说,简直如鯁在喉不吐不快,於是便把这个发现写在字帖里,留待后证。”

眾人听后,都默默的点了点头,像罗局,黄克武,刘一鸣等人大概能猜到戴熙的心理活动,这是一种很典型的文人小心思——胆小怕事,却又爱惜自己名声。

他写了字帖秘而不发,等到別人站出来证明《清明上河图》確实是残本,戴家子孙便可以公开此帖,证明戴熙才是这个秘密的第一发现人,既安全又青史留名。

高东旭继续说道:“戴熙后来回到杭城养老,没想到闹起太平天国。他被迫投水自尽,大齐通宝从此消失,和大齐通宝搁在一起的字帖,也同时失踪,再无踪跡。

好在这段故事因为被戴以恆写进笔记里,得以流传下来,戴家的人都知道。

51年国家鑑定《清明上河图》的时候,戴鹤轩以一个技术员的身份参加鑑定组,忽然想到了戴熙的这个典故。

不过那个时候特殊,他不敢乱发表意见,残本一说,不过他说他只跟鑑定组的组长略微提及过,可惜证据不足,对方未能尽信,没有正式提出討论。等到真本的鑑定结果一出来,戴鹤轩便找个藉口回建业了。”

“原来如此,当年我就怀疑戴鹤轩和上河图有什么联繫,没想到竟然藏著这种隱秘。”刘一鸣疑惑全解的点头说道。

“没了”许愿看著高东旭,皱眉问道。

“没了,戴鹤轩就知道这么多。”高东旭淡笑道。

眾人苦笑,没有证据,一家之言也就能当个故事听。

“对了,他还告诉我,他有个在魔都復旦读博士的侄女,叫做戴海燕的,因为是戴家正房的关係,可能知道的更清楚一点。”高东旭笑著补充道。

眾人看向一脸微笑的高东旭,嘴角扯了扯,刚刚眾人都死心了,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