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 章 跟班(2 / 3)

加入书签

他们有可能暂时出不了城了。本来互换人员的事情一直都很顺利的,他还在算着这几天,周勃他们就应该会出来的,没想到,却横生枝节了。唉,人算不如天算啊!如果周勃他们一直都出不来,的确会让他们难以放开手脚行动,平叛之事,怕是会陷入僵局了。

    就在张恪为此长吁短叹时,军营外,刘长子目光炯炯的看着眼前的营地。虽然不认识那个人,但他既然是朝廷钦差,那大概率便住在中军帐里的。刘长子绕着营地观察了一圈后,便大致确定了位置,只是一时间却也没办法进得去。这毕竟是军营,强闯不得,偷摸进去显然也太不可取。此时,刘长子才知道,自己一时冲动跑过来,是有多么的欠考虑。不过,自己虽然进不去,但那个人会不会出来了,他总不会一直躲在军营里吧?那就等等看,刘长子本就是个有耐心、性子倔的人,来都来了,岂能就这样打道回府?

    次日一早,张恪带着哈尼、杜若及十多名士兵,出了军营,去往安顺城周边巡察,顺便散散心。若是实在找不到好办法破城,那便只能强攻了,不过这得等火器运到了。张恪倒不是在担心破不了城,他更多的还是烦心周勃他们出不来的事情。对于他们的人身安全,张恪相信,但凡义军长脑子了,也不会轻易去动他们的。活着的周勃才是有用的,真把他弄死了,这底牌也就失效了,这一点儿想必叛军是会想得清楚的。

    刘长子看到一群人从军营中出来,他当然谁都不认得的。这些人全都身着便服,也看不出来什么特别之处。不过仔细看过后,刘长子便发现其中竟有两名易钗而弁的西贝货。军中竟有女人?刘长子当然知道这事并不寻常,于是,他果断的悄悄跟了上去。

    安顺城周边,如今其实已经清空了。当初于城外逗留的那些流民,张恪已经以钦差的名义,强令各地方分摊安置了。由于叛军集体进入安顺城,不再四处游荡肆虐了,对于其它地方来说,倒是一件好事儿的。朝廷为了平叛,同时也知道稳定民心才是解决根本问题的关键,于是再次拨了大批钱粮发往西南地区。所以,除了安顺城战云密布外,其它的地方都正在有序地恢复着。事实上,苦了这么久了,百姓们谁又想要折腾的,人心思定啊!但凡地方官府多用点心,真正的去落实赈灾措施,大部分人还是愿意相信朝廷的。而随着周勃和张恪的先后到来,对地方政府的震慑作用还是很明显的。所有的官员都更加的兢兢业业了,也不敢在赈灾上做什么手脚了,这让朝廷的各种赈灾措施,得以更顺利的落到实处了。而救灾效果,也是肉眼可见的好了起来。其实,措施还是那些措施,即便是有些微调,也不是太大。但因为有了强有力的监督,一切便就此改变了。有的时候,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人祸常常比天灾更可怕。要不是因为一些人不作为、乱作为,西南地区的形势,何至于此呢?

    为了应对接下来,安顺城可能的大战,清空周边、安置流民自然是必须的。连带着被叛军交换出来的数万百姓,也全都被送到了别处安置。这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些老弱病残,叛军显然是不想浪费物资在他们身上的,对此,张恪自然是心知肚明的。不过,朝廷当然是照单全收了,这是责任、是义务,叛军可以不负责任,但朝廷不行。若是朝廷放弃了他们,那么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及正当性。到时候,就等着被推翻吧。

    一个人的行为,会体现他的意志品质和道德修养。其实国家也一样,国家的行为同样也会体现国家意志、道德水准。一个政权值不值得支持、信赖,老百姓是会做出自己的判断的。若是他们不再相信这个政权了,那么“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就是这个道理。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