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出身论(2 / 2)
p>
官员当以实绩为重,沈大人的名声,可不是靠嘴就能说出来的。”
这话恰好递到苏知府心坎里。
他放下酒杯,目光缓缓扫过席间,语气带着几分赞许:“曼卿说得对。
本府当年入仕只是一个贡生,也有人说本府无功名难成大事,可后来办粮商案时,若不是抛开出身成见,一心查案,也救不下那些百姓。
沈大人年纪虽轻,却懂为官重在务实的道理,日后定有可为。”
见苏知府如此说,周琛和刘安见状,再没敢多言,只能悻悻地回到座位。
宴会上,苏知府又与沈青梧聊起山阳赈灾的细节,听闻她组织灾民做工换粮,还计划疏通河道,更是点头称赞:“修河堤、垦荒地,都是利在长远的事。
山阳漕运要道,你若能稳住民生,便是大功一件。”
宴上众人看苏知府如此器重这位年轻的县令,纷纷转变态度,夸赞的话流水一般涌过来。
见此情景,沈青梧也不由得在心里感慨,拜高踩低什么的,真是再常见不过的戏码。
府宴散时,夜色已深。
沈青梧随苏知府来到书房,刚落座便将山阳灾情和盘托出:“大人,眼下城西灾民棚子两百三十七口,更多灾民正在赶来的路上。
孙承宗捐的五十石粮掺着霉米,县衙存粮仅够撑十日。
更要紧的是,一个多月前该到的赈灾粮,钱文彬说粮船遇水毁,至今没见踪影。”
苏知府沉吟片刻:“前任知府确实报过粮船水毁,还附了河道巡查记录,说运河段水势过大冲垮船身。
但我接任后查过,那日水位虽高,却远没到毁船的地步。”
沈青梧顿时明白了他的意思,苏知府显然也在怀疑那批赈灾粮有问题。
苏知府起身推开窗,凌冽的寒风卷着细雨落在他身上,“这其中确实有龌龊,只是今年淮津府蝗灾水涝齐,府衙能调拨的粮本就有限,若查不清那批粮的去向,再申请赈灾款粮,朝廷那边也难批复。”
沈青梧心头一沉:“您是说,得先找到那批粮的下落,才能名正言顺要补给?”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