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名声暗涌(1 / 2)
林风离去时那句郑重的承诺,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在苏婉心中漾开几圈涟漪,便缓缓沉底。
她并未寄望于立刻得到什么回报,能成功化解那暗影荆棘之毒,验证自身所学,已是最大的收获。
她依旧每日往返于丙三库房与小屋之间,埋于玉简与灶台。
地根薯羹的成功和林风的案例,像两把钥匙,为她打开了新的思路大门。
她不再局限于寻找特定功效的配伍,开始更系统地研究各类低阶材料之间的“性”
、“味”
、“气”
的相生相克,尝试构建属于自己的、更基础的灵膳理论框架。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林风事件的影响,远比她预想的要悄然和迅。
不过三四日功夫,先是与林风交好的一位器堂弟子,因长期锤炼法器,心神耗损过度,导致夜间难以入定,听闻林风推荐,偷偷寻来。
苏婉根据其症状,以宁神花为主料,辅以几种安神食材,做了一道“清心眠”
,效果显着。
接着,一位在宗门矿洞执行巡逻任务的外门弟子,因长期身处阴湿环境,沾染了一丝地脉阴寒之气,四肢时常冰冷酸麻,服用丹堂的驱寒丹后肠胃不适。
他通过王师弟的关系辗转找到苏婉。
苏婉运用对矿物特性的一些新理解,搭配几种性温燥的普通灵椒和根茎,熬制了一锅“暖阳汤”
,饮下后通体舒泰,阴寒渐消。
这些弟子的问题都不算严重,甚至有些“微不足道”
,丹堂并非无法解决,但要么丹药价格不菲,要么副作用令他们不适,要么就像林风那样,因各种缘由不愿或不便求助于丹堂。
而苏婉的灵膳,价格低廉,口感颇佳,更重要的是,那种温和调理、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他们感觉更舒适、更“对症”
。
求助者开始零星出现。
他们大多行色匆匆,面带隐忧,通过张禾、王师弟,或者干脆是求助过的人口耳相传,摸到丙三库房或她的小屋附近。
所求之事也千奇百怪:有修炼急躁导致虚火上炎的,有执行任务轻微中毒的,有长期卡在瓶颈心境郁结的,甚至还有只是想改善体质、为即将到来的外门大比做准备的……
苏婉来者不拒。
她将这些求助视为宝贵的实践机会。
每一个案例,她都仔细询问症状、根源、过往尝试,然后结合自己日益庞大的“低级材料数据库”
和理论推演,精心配制相应的灵膳。
成功时,她会记录下成功的配伍和原理;效果不佳时,她会反思调整,甚至不耻下问地向老周头请教一二(虽然十次有八次得不到回应)。
她的手法愈纯熟,对各类低阶材料特性的理解也愈深刻入微。
她现,许多被丹堂摒弃的材料,并非无用,只是它们的“药性”
过于微弱或偏门,不符合丹药追求“猛烈”
、“专一”
的标准。
但在灵膳的体系中,通过巧妙的配伍和烹饪手法引导,这些微弱的特性却能彼此协同,产生丹药品流无法企及的柔和、持续且全面的调理效果。
名声,便在这悄无声息的“治病救人”
中,如同暗流般在宗门底层和一些不得志的内门弟子圈子里扩散开来。
人们不再仅仅将她视为一个“会做吃的的杂役”
,而是带着几分好奇、几分敬佩,甚至几分神秘地,称她为“那个懂食补的苏师妹”
。
这种名声并未带来显赫的地位,却带来了一种更珍贵的东西——一种基于实际利益和信任的、松散却真实的人脉网络。
这些受过她恩惠的弟子,或许无法在明面上与丹堂抗衡,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他们都愿意为苏婉行个方便,或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