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尘埃中的灵光(1 / 2)

加入书签

后山传来的消息,如同阴云笼罩,却并未让苏婉沉溺于愤懑。

相反,王师弟话语中那些底层弟子对“五味斋”

的怀念,以及对丹堂霸道行径的无声怨怼,像一记警钟,更像一种无形的鞭策,让她清晰地认识到——依赖外部不稳定资源终是空中楼阁,唯有将自身所学锤炼到极致,方能无惧风雨。

她的目光,彻底聚焦于丙三库房那些蒙尘的玉简,以及经阁权限内能够接触到的、那些被丹堂视为“无用”

或“低劣”

的灵植材料上。

丹堂垄断了高阶资源,她便要在这片被忽视的“荒漠”

中,掘出甘泉。

白日里,她更加专注地整理、比对玉简。

那些关于冷门灵植、奇异矿物,甚至偏门种植法的零星记载,在她眼中不再是孤立的知识点。

她尝试将它们与兽皮卷轴的基础理论、《云游食记》的广阔视野相互印证、碰撞。

灵感,往往诞生于这种跨界的连接中。

这日,她正对着一枚记录“雾隐花”

的玉简出神。

这是一种品阶极低、通常只被用作低级宁神香辅料的小白花,气味清淡,几乎不含灵气,在丹堂的药材名录里排在最末等,属于随手可弃之物。

玉简中却提到,此花生长于晨雾弥漫的山谷,其性“空蒙”

,能“纳微浊而自清”

几乎同时,她脑海中闪过兽皮卷轴上一段关于“引浊纳清,调和脏腑”

的论述,以及《云游食记》里某位散修提及的,利用某种不起眼的苔藓吸附食物中杂质的小窍门。

一个大胆的念头如同电光石火般闪过:既然雾隐花能“纳微浊”

,能否将其特性,用于处理那些本身蕴含灵气、却因杂质较多或性质微涩而难以被低阶弟子有效吸收的普通灵植?比如,后山其实大量存在,但因其带有微弱土腥气、直接食用效果不佳且口感差的“地根薯”

这个想法让她心跳微微加。

她立刻行动起来。

通过张禾的关系,她用几块自己用库房边角科灵植制作的、有轻微提神效果的香饼,换回了一些品相最差的、几乎无人问津的地根薯和一小包雾隐花干。

接下来的几天,她的小屋在深夜总是弥漫着各种奇异的气味。

她反复试验着雾隐花的用量、处理方式(是研磨成粉,还是萃取汁液,或是保持原状与其他材料一同烹煮),以及如何与地根薯结合,才能最大程度地保留地根薯那微薄却扎实的土系灵气,同时祛除其涩味和杂质。

失败是常态。

不是祛杂过度导致灵气也跟着流失,就是味道依旧难以入口,或者效果甚至不如直接啃食地根薯。

但她没有气馁。

每一次失败,她都会仔细记录现象,对比玉简中的相关描述,调整思路。

那个看守阵法的张禾,偶尔过来串门,闻到怪味也只是笑笑,并不多问,有时还会带来一点他自己种的、带有清甜气息的“玉露果”

给她调和口味。

老周头也幽灵般地出现过一次,瞥见她捣鼓的雾隐花和记录失败数据的纸张,浑浊的眼睛动了动,沙哑地丢下一句:“雾隐花,遇热则性急,久煮则失其‘空蒙’。”

便又慢悠悠地走了。

苏婉如醍醐灌顶!

她一直试图通过蒸煮来激雾隐花的特性,却忽略了其本性“空蒙”

,不耐久热。

她立刻调整方案,改为将极少量雾隐花粉在灵膳即将出锅前撒入,利用余温激其性,使其在最后阶段完成“纳浊”

的过程。

又一次尝试。

灶火微蓝,陶罐中咕嘟着切块的地根薯和几种同样普通、却性平温和的辅料灵植。

待食材即将软烂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