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暗访民间,百姓的疾苦(1 / 3)

加入书签

我溜出药铺后没走远,靠在巷子拐角的墙边喘了口气。那两个胸前绣“监”字的官差踹门砸瓶的样子还在眼前晃,手里那包王嬷嬷给的糖炒栗子还攥着,纸都快被汗浸透了。

顾清言在对面屋檐下站着,拎着鸟笼,假装看街景。他朝我这边瞥了一眼,没动,也没说话。

我低头看了看自己这身灰布裙,又摸了摸头上的蓝巾,一咬牙,把竹筐往肩上一扛,直接往东市最里头走。

那边是卖柴草、腌菜、旧衣裳的地方,人挤人,气味混杂。一个小贩蹲在地上守着半筐发霉的糙米,旁边插着木牌:“灵田产,十文一斗”。我蹲下来问:“你这米真是灵田出的?”

他抬头看了我一眼,眼神闪了一下,立刻压低声音:“大娘您别问了,问了我也不能说。”

“为啥?”

“上个月我说漏嘴一句‘这米不够灵’,第二天铺子就被贴了封条,罚了三两银子。”他苦笑,“现在谁敢说实话?说真话活不长。”

我皱眉站起身,往前走了几步,看见一家米铺门口排着队。几个妇人抱着空袋子,脸上写满疲惫。

一个穿皂服的监官站在门口,手里拿着本册子,正挨个查她们的“灵籍腰牌”。

“张氏,灵田税翻倍,补交八钱。”

“李氏,家中男丁未入官役,加征三成。”

“王氏,上月买过安神类药物,列入观察户,本月粮额减半。”

队伍里有人小声嘀咕,那人耳朵一动,猛地抬头:“谁在不满?站出来!”

没人吭声。

我挤进队伍末尾,等轮到我时,掏出一块铜板递过去:“我要一升米。”

他翻了翻册子,抬眼打量我:“新户?哪来的?”

“城南来的,投亲戚。”

他冷笑:“没登记,没腰牌,按新规,不得购粮。”

“我就买一升,不吃得饿死。”

“规矩就是规矩。”他把铜板扔回来,“想买米?先去城西‘合规堂’报到,交两钱银子办证,三天后才能领购牌。”

我捏着那块铜板,指节都有点发麻。

脑子里突然蹦出一句:“离谱!退退退!这买米还得先交智商税?”

“叮”——

梗力值+5,一股热流从胸口窜上来,我借势往前一踏,灵力压地半寸,脚底青砖“咔”地裂开一道缝。

那监官吓了一跳,手里的册子差点掉了。

他瞪我:“你干什么?!”

“我啥也没干啊。”我摊手,“地板自己裂的,要不你找工部报销?”

周围人偷偷笑,他又羞又恼,正要发作,远处传来锣声。

“监察使巡查!避让!避让!”

人群哗地散开。

一辆黑顶马车驶来,两边站着四名监官,胸前“监”字刺得人眼疼。车帘掀开一条缝,里面坐着个中年男人,面无表情,手里盘着两颗铁珠。

我眯眼看了会儿,忽然发现他左耳——空的。没有耳坠,但耳垂上有个小洞,像是被人硬扯断的。

和我在战场上捡到的那半截青铜耳坠,形状能对上。

我心跳快了一拍。

马车缓缓驶过,那人在经过我时,目光顿了一下。

我没动,低头盯着脚边那道裂缝。

等他们走远,我才慢慢直起身子。

顾清言不知什么时候跟了过来,站在我身后两步远,低声说:“你刚才那一脚,差点露馅。”

“我知道。”我拍拍裙子,“但他们太过分了。老百姓连口饭都吃不上,还搞这套?”

“这不是新政策。”他摇头,“是有人借新政之名,层层加码。你推的三项改革,原本是减负的,到了下面,全变成了敛财借口。”

“所以账本是真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