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赤诚破奸谋:科技长城的信任抉择(2 / 4)

加入书签

我的初衷是好的,是为了国家啊!”

“住口吧!” 白老将军猛地将眼镜摔在地上,镜片碎成几片,“刘主任,你这种被私心和仇恨蒙蔽了双眼的人,也配谈爱国?” 他转向卫兵,声音冰冷,“把他带走,严加看管!”

刘主任被拖走时还在不停地嘶吼:“将军,我是爱国的!我真的是为了国家……” 那声音越来越远,最终消失在走廊的尽头,只留下满室的狼藉和令人作呕的 “爱国” 谎言。

白老将军拍了拍我的肩膀,苍老的手掌带着硝烟的余温:“丫头,准备一下。接下来,我们要给那些境外势力看看,中国的科技长城,不是谁都能撼动的。” 窗外,晨光刺破云层,将国安局的徽章照得通体透亮。

三天后的国家重要会议中心会议室,紫檀木会议桌光滑如镜,清晰倒映着全息投影里汪氏集团的技术成果。桌沿精心摆放的青瓷笔筒里,几支钛合金笔静静躺着,笔身反射的微光与投影光芒交相辉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国防部门负责人手持激光笔,指尖轻转间,红色光点在量子通讯基站模型上精准跳跃:“诸位,汪氏的‘天穹’系统已通过十二轮严苛的军方压力测试。在模拟强电磁干扰、极端温湿度等复杂环境下,信息传输的误差率始终低于 0.001%,完全具备接入国家级保密网络的条件。” 他顿了顿,调出系统运行的动态数据流,密密麻麻的绿色代码在投影边缘流转,“更值得关注的是,该系统的应急响应速度比现有标准快 0.3 秒,这在关键领域意味着什么,大家都清楚。”

参会的领导同志目光同时投向白老将军,他刚结束一场基层调研,军呢制服的袖口还沾着些许风尘。布满皱纹的手轻轻抚过胸前的勋章,每一枚都镌刻着岁月的痕迹,声音带着战场上淬炼出的铿锵:“刘主任事件后,不少企业选择观望,汪绿萍却主动提交了集团核心技术的自检报告。整整三百七十二项专利,从算法逻辑到硬件参数,逐条接受国安部门审查,最终全部通过。” 他拿起桌上的技术白皮书,纸张翻动的声音在安静的会议室里格外清晰,“事实证明,有些企业的脊梁,生来就是为撑起国家科技的天空。”

话音未落,投影画面突然切换成东南亚海域的实时监控。汪氏集团研发的无人巡逻艇正劈波斩浪,艇首犁开的白色浪花如同展翅的海鸥。阳光下,艇身上 “CHN” 的字样被海水冲刷得愈发鲜亮,艇载雷达旋转的轨迹在海面上投下细碎的光影。监控画面右下角的数据流显示,巡逻艇正以 28 节的航速巡航,各项设备运行参数稳定在绿色区间。

工信部吴部长推了推金丝眼镜:“汪氏集团新研发的海域监测系统,比我们现役设备的覆盖范围扩大了三倍。与其严防死守,不如让这些国之重器发挥更大价值。自古以来,很多发明创造都来自于民间。”

发改委主任轻叩桌面,全息投影中浮现出汪氏集团近五年的研发投入曲线:"其年研发经费占比达 28%,超过全球 Top5 军工企业均值。但民营企业参与国家级项目,如何确保技术迭代的可控性?" 他指尖划过虚拟屏幕,调出某国军工复合体垄断技术的警示案例。

"可控性源于信任。" 政法委书记将文件推至桌心,红章下是汪氏集团连续十年的涉密项目审计报告,"抗美援朝时期,上海纱厂女工能连夜赶制降落伞布;如今汪氏的年轻人在实验室吃睡三个月,只为攻克量子纠缠源的稳定性难题 —— 这种血性,比任何防火墙都可靠。"

办公室里的灯光柔和地洒在桌面上,文件整齐地码放着,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茶香。窗外,长安街的车流声如同远处传来的潮汐,不急不缓地涌动着。

领导转动座椅,目光投向墙上的投影屏幕。画面中,无人艇正破浪前行,白色的浪花被船头劈开,像一条银色的带子在艇后延伸。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