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义眼星辰:汪氏集团的家国代码(1 / 3)

加入书签

国安局新闻发布会后的第七日,我坐在办公室里调试新植入的电子义眼。柔和的蓝光扫过虹膜时,耳畔突然响起那个机械音 —— 久违的完美人生系统终于再次激活。

“宿主汪绿萍,因成功粉碎叛国阴谋、扞卫家族荣誉,特授予‘超级理财天赋’及‘全球律法精通’技能。” 金属质感的声音里带着罕见的波动,“请接收奖励。”

刹那间,无数数据流如银河倒灌般涌入脑海。我闭上眼睛,指尖不自觉地在桌面敲出复杂的金融公式,关于国际商法的条款像活字印刷般在视网膜上自动排列组合。当我再次睁眼时,窗外的阳光仿佛都带上了微积分的韵律。

“大小姐,央报记者已经到了。” 秘书的敲门声打断思绪。我摘下调试眼镜,镜面上还映着瑞士民法典第 123 条的光影。

会客厅里,央报资深记者陈墨正端详着墙上的 “精忠报国” 匾额。他转身时,目光落在我新换的琥珀色义眼上:“汪小姐这双眼睛,倒是像藏着星辰大海。”

“陈老师谬赞,不过是些电子元件罢了。” 我微笑着示意助理上茶,指尖在桌面轻点两下,自动生成的采访提纲已通过量子加密传输到对方平板,“您想从哪个方面开始?”

陈墨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光映出提纲上的批注:“就从‘良心企业’的评选说起吧。据我所知,汪氏在西南山区援建的二十所希望小学,都是在集团最困难的时候坚持竣工的?”

“因为答应孩子们的事,不能食言。” 我调出全息地图,绿色光点在云贵高原上逐一亮起,“每个校区都配备了太阳能发电系统和量子图书馆,这是技术部同事们的心意。”

陈墨的手指在平板电脑上轻轻滑动,目光停留在全息地图上闪烁的绿色光点上,神情中透露出一丝动容:“在传统认知里,科技企业往往更注重技术突破和商业价值,汪氏却愿意在山区教育上投入这么多资源,这种‘反常规’的选择背后,是否有特别的考量?”

“科技的温度不该只体现在实验室和产品里。” 我转动着手中的智能茶杯,杯壁上实时显示着茶叶的发酵数据,“您看这杯茶,看似是传统饮品,实则内置了微纳米级传感器。我们给山区孩子配备的量子图书馆也是如此 —— 用最前沿的技术,去守护最朴素的梦想。您知道吗?上个月有个彝族小姑娘通过量子终端给我发了条语音,她说‘原来外面的星星,真的能照进教室’。”

陈墨摘下眼镜,认真地在提纲里做了个标记:“这种用技术赋能公益的模式,确实让人眼前一亮。但也有声音质疑,汪氏近年来大力布局脑机接口、人工智能伦理研究等‘烧钱’领域,是否会影响股东回报?毕竟商业世界向来更关注利润曲线。”

“所以我们建立了‘技术公益反哺机制’。” 我轻触桌面,全息地图切换成复杂的数据流图谱,“您看这条蓝色脉络,是希望小学的孩子们参与的‘云端科学课’数据链。他们提出的奇思妙想,比如‘用 AI 给候鸟装定位器’‘让机器人帮忙种茶树’,已经孵化出三项专利。商业逻辑不该是冰冷的数字循环,当技术研发与真实的生活需求产生共振,反而能激发出更有生命力的创新生态。”

这时,助理端来新泡的茶,茶香中隐约夹杂着电子元件特有的清冽气息。陈墨忽然指着我义眼的反光处:“您眼睛里的数据流,现在显示的是... 心率?”

“是山区学校的实时用电数据。” 我眨了眨眼,义眼虹膜处闪过一串绿色代码,“雨季容易断电,系统会自动把储能装置的余量同步到我的终端。说起来,上周有个孩子在作文里写‘汪阿姨的眼睛会下雨’—— 大概是因为我得知某个校区光缆被暴雨冲断时,确实有点着急。”

陈墨听罢忽然笑了,在采访本上快速记录着什么:“这让我想起您父亲当年的‘良心工程’理念 —— 他坚持在老城区改造中保留百年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