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新政启危局(1 / 2)

加入书签

五更的梆子声在咸阳宫墙外幽幽回荡,如同敲在每位朝臣的心上。

这是清洗赵高党羽后的第一次大朝会,曙色未明,宫门前已停满了各式车驾。

大臣们身着朝服,在侍御史的唱名声中鱼贯步入前殿,彼此间少有交谈,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微妙的压抑。

嬴政端坐于龙椅之上,玄衣纁裳,十二旒白玉珠帘垂落,遮住了他深邃的眼神。

他静静注视着鱼贯而入的群臣,这些面孔中,有历经三朝的老臣,有赵高提拔的新贵,也有一直保持中立的官员。

今日,他要在这潭死水中,投下一块巨石。

“陛下万岁——”

朝贺声在殿中回荡,整齐划一,却透着几分试探。

“众卿平身。”

嬴政的声音透过珠帘传出,平静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今日朝会,朕有三道诏书要颁。”

他微微抬手,侍立在侧的申亥立即展开第一道诏书: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自即日起,废除诽谤之法。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凡有建言者,无论尊卑,皆可上书言事。

设铜匦于宫门,纳天下万民之书。”

诏书念毕,殿中顿时响起一片压抑的骚动。

诽谤之法是秦律的根基之一,如今竟被废除?

廷尉李昱率先出列,这位执掌刑狱多年的老臣面色凝重:“陛下,诽谤之法乃商君所立,百年来维系朝纲。

若贸然废除,恐致言路混乱,朝野失序啊!”

“李廷尉,”

珠帘后的声音依然平静,“你可记得商君为何立诽谤之法?”

“为防奸邪谤上,维护君王威仪。”

“那如今呢?”

嬴政的声音陡然转冷,“赵高专权时,诽谤之法可曾防住奸邪?还是说,它反倒成了堵塞言路、蒙蔽圣听的工具?”

李昱张口欲辩,却一时语塞。

“大秦如舟,而今在激流险滩。”

嬴政缓缓起身,珠帘轻晃,“若连船底的漏洞都不让人说,这舟,迟早要沉。”

这话如同一记重锤,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不等众人反应,申亥已展开第二道诏书:

“诏曰:即日起,减田租,十五税一。

免除口赋、算赋一年。

关中受灾郡县,开仓放粮,赈济灾民。”

这下,连一直保持沉默的治粟内史都忍不住出列:“陛下!

如今国库空虚,北疆三十万大军尚待粮饷,若再减免赋税,只怕……只怕军心不稳啊!”

“没有民心,何来军心?”

嬴政反问,声音在殿中回荡,“将士们在前线卖命,若得知家中父母妻儿正在挨饿,他们还能安心守土吗?”

他走下玉阶,玄色衣袖在晨光中划出一道沉重的弧线:“朕知道国库空虚。

但正因如此,才更要与民休息。

民富,则国强;民贫,则国危。

这个道理,诸位难道不懂?”

这时,一个清朗的声音从殿末传来:“陛下圣明!”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个身着青衫的年轻官员出列。

这是刚刚因《求贤令》被提拔的博士张苍。

“臣以为,减赋免税正是当下最紧迫之策。”

张苍不卑不亢,“关中连年灾荒,百姓困苦。

若再强征赋税,无异于杀鸡取卵。

不如轻徭薄赋,让百姓得以喘息。

待民生恢复,税源自然充足。”

“说得好。”

嬴政微微颔,“治大国若烹小鲜,不可扰民太过。”

这句话让几位老臣都露出思索的神色。

申亥适时展开第三道诏书,这也是最重要的一道:

“诏曰:为广纳贤才,共商国是,特设明政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