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光影公司“修复+改编”双轨制——经典IP的“新生”(1 / 2)

加入书签

光影公司的影视项目研讨室里,气氛严肃又不失热烈。长条会议桌被各类民国影视资料、老胶片拷贝盘与剧本手稿堆满,墙面的投影屏上正循环播放着修复后的民国武侠片《江湖儿女》片段。画面中,女侠一身素衣持剑立于码头,身后是冒烟的商船,眼中满是悲愤与坚定,那极具时代张力的场景,让在场的编剧、导演、老修复师与市场团队成员都看得格外专注。这场专门围绕经典Ip活化的研讨会,随着陆砚辞的发言,正式拉开了“经典老片改编计划”的序幕。

“修复是让老片活下去,而改编,是让老片的故事活得更久、被更多人记住。”陆砚辞站在投影屏前,指着画面中女侠的身影,语气笃定地说道。他进一步解释,光影公司此前深耕老胶片修复,让《乱世豪杰》《铁血道钉》等一批经典影片褪去岁月斑驳,重新出现在观众视野中,但这只是第一步。很多年轻观众虽认可老片的文化价值,却因叙事节奏、表达风格与当下审美存在差异,难以真正沉浸其中。而此次启动的“经典老片改编计划”,正是光影公司打造的“修复+改编”双轨制核心举措,旨在通过合理改编,搭建起老故事与新观众之间的桥梁。

经过团队多轮筛选与评估,首部试点作品最终敲定了此前修复后广受业内好评的民国武侠片《江湖儿女》。这部拍摄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影片,以抗战时期为背景,讲述了原本经营茶馆的普通女子林晚秋,因亲友遭日军迫害,毅然走上习武之路,最终联合江湖义士破坏日军物资运输线的故事。修复后的影片曾在经典影视数字库上线,凭借“女侠救家国”的热血内核,收获了不少中老年观众的怀旧好评,但年轻观众的讨论度始终不高。

“我们计划将它改编为十集网剧。”项目负责人随即展示出初步改编框架,“原作时长仅90分钟,很多角色动机、情节转折都较为仓促,改编时会在保留‘女侠救家国’这一核心精神的基础上,做适度拓展。”比如,原作中林晚秋习武的过程仅用几个镜头带过,改编版会增加她拜隐退江湖的老武师为师的情节,既展现太极、形意等传统武术的招式细节,也通过师徒间的观念碰撞,体现江湖道义与家国大义的传承;针对原作中配角形象单薄的问题,改编版会丰富几位江湖义士的背景故事——有弃暗投明的伪军士兵,有擅长机关术的民间匠人,不同身份、不同立场的人因共同的目标集结,让群像更立体,也让“家国”主题更具感染力。

同时,改编还会贴合当代观众的审美节奏做细节调整。原作中冗长的旁白解说,会替换为更具代入感的镜头语言,比如用林晚秋抚摸亲友遗物的特写,替代对其悲痛心情的直白讲述;叙事上会采用多线并行的方式,在主线推进的同时,穿插日军的阴谋、民间的反抗等支线,让剧情张力更强。但这些调整并非无底线迎合,而是在尊重原作精神的前提下,优化表达形式。

研讨会上,陆砚辞特意为改编工作划定了三条明确底线,言辞恳切却态度坚决。“首先,改编绝非魔改,这是不可逾越的红线。”他着重强调,当下影视圈部分经典改编作品,为追求流量,随意篡改时代背景、扭曲核心价值观,甚至加入低俗搞笑情节,彻底消解了老作品的文化价值,这种做法坚决杜绝。

“其次,叙事手法可以创新,角色可以丰富,但原作的灵魂与时代背景的质感必须得到尊重。”陆砚辞举例,《江湖儿女》的核心是普通人在乱世中觉醒的家国情怀,这一点绝不能改变;影片的时代背景是抗战时期的江南水乡,改编时无论是街道布局、人物服饰,还是茶馆、码头等场景的搭建,都要严格参考史料,延续原作的粗粝与真实感,不能为了画面精美,加入不符合时代的装饰元素。为了保障这一点,团队特意邀请了修复《江湖儿女》时参与史料考证的专家,继续担任改编剧的历史顾问。

最后,他补充道:“我们的目的,是让这些宝贵的老故事被新一代观众看见并喜爱,而非将其变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