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行业跟风——实景拍摄成“优质武侠新标配”(1 / 2)

加入书签

《侠影篇》的实景风潮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影视行业激起层层涟漪,从最初的讨论、观望,迅速演变成席卷全行业的跟风热潮。当《侠影篇》的片场还在华山之巅捕捉云雾流转的光影时,影视圈的会议室里,早已掀起了一场关于“实景与绿幕”的深刻变革。

国内某头部影视公司的新闻发布会现场,灯火璀璨,背景板上“新版《神雕侠侣》——全程实景,匠心复刻江湖”的字样格外醒目。台下媒体记者云集,相机镜头纷纷对准主席台,所有人都清楚,这场发布会的核心,正是对《侠影篇》实景模式的直接呼应。公司负责人身着笔挺的西装,手持话筒,语气坚定而坦诚:“过去我们总觉得,实景拍摄耗时耗力、成本高昂,不如绿幕抠图高效便捷。但陆砚辞先生和他的《侠影篇》用事实给我们上了一课——实景不是不必要的成本浪费,而是打造优质内容、赢得观众口碑的必要投入。”

他抬手示意身后的大屏幕,上面播放着新版《神雕侠侣》的勘景片段:终南山的云雾、绝情谷的溪流、襄阳城的残垣,每一帧都透着自然的壮阔与真实的质感。“我们不惜斥资数亿,走遍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勘景,就是要还原金庸先生笔下那个有山有水、有血有肉的江湖。”更引人瞩目的是,他当场宣布,已正式邀请《侠影篇》的核心道具团队加盟,“他们打造的玄铁弓、打狗棒,让道具成了角色的灵魂。我们希望能借鉴这份匠心,让杨过的玄铁重剑、小龙女的玉蜂针,都带着岁月的温度与故事的厚度。”

这番直言不讳的“跟风”宣言,没有引来嘲讽,反而收获了业界的广泛认同。事实上,在这家公司之前,已有多家影视公司悄然调整了拍摄计划:某筹备中的《天龙八部》宣布放弃原定的棚拍方案,转而前往大理、雁门关等地实景拍摄;某古装剧剧组紧急叫停了绿幕搭建,派团队前往江南水乡勘景,力求还原“小桥流水人家”的古风意境;甚至有综艺节目的制作方也跟风调整方向,推出“实景武侠体验”特辑,邀请嘉宾前往武侠发源地实景演绎经典桥段。

行业的集体转向,并非盲目跟风,而是被数据与市场狠狠“上了一课”。文旅部随后发布的《年度影视行业发展报告》中,一组数据格外刺眼:本年度申报的影视项目中,明确标注“实景拍摄”的占比同比激增200%,而“绿幕为主、实景为辅”的项目占比则大幅下滑,较上年下降65%。报告分析指出,这一趋势的核心驱动力,是观众审美与消费习惯的深刻转变——“在优质内容的持续熏陶下,观众的审美阈值不断提高,对‘真实感’的需求愈发强烈,虚假的绿幕特效、敷衍的棚拍场景,已难以满足市场期待。”

市场调研数据则进一步印证了这一判断。某权威调研机构对近一年上线的武侠剧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标注“实景拍摄”的作品,观众满意度高达92%,其中“场景真实”“有代入感”“细节用心”成为高频好评关键词;而那些依赖绿幕抠图、场景敷衍的同类作品,平均满意度仅为58%,差评集中在“画面虚假”“没有江湖质感”“出戏严重”。

更直观的差距体现在播放数据上。国内某主流视频平台的后台数据显示,带有“实景拍摄”标签的剧集,其平均点击量要高出同期无实景标签的作品30%以上,且用户留存率、完播率更是遥遥领先。以《侠影篇》为例,其草原、华山等实景拍摄的名场面片段,在短视频平台的二次传播播放量累计突破50亿,远超同期其他武侠剧的传播效果。平台内容负责人在行业论坛上坦言:“现在‘实景拍摄’已经成了优质武侠剧的‘流量密码’,但这密码的核心不是‘实景’二字,而是实景背后的匠心与真诚——观众愿意为真实的草原、险峻的山峰、有细节的道具买单,本质上是为‘不敷衍的内容’买单。”

行业内的创作者们也纷纷转变观念。一位曾深耕绿幕拍摄的导演坦言:“以前觉得绿幕能实现一切想象,省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