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演员实景特训——从“演角色”到“成为角色”(2 / 3)
陈老爷子,老爷子精神矍铄,动作利落,每一招都有讲究。“打狗棒法的精髓在‘巧’不在‘力’,要借力打力,顺势而为。”陈老爷子拆解着“棒打狗头”“拨狗朝天”的招式,“你看这一挑,要像风吹柳叶,看似轻柔,实则暗藏力道;这一压,要像石沉水底,稳准狠辣。”苏晓跟着老爷子一招一式地练,棒身是特制的竹棒,虽不重,却也让她的掌心磨出了水泡。她用针挑破水泡,挤出积液,简单包扎后,咬着牙继续练习,竹棒划过空气的“呼呼”声,在营帐外此起彼伏。
陆砚辞对苏晓的要求,远比动作更细腻。他坐在一旁看她练习点茶,看着她眼神专注地盯着茶汤,突然开口:“黄蓉的‘灵’,不在动作有多快,不在招式有多巧,而在眼神。”他让苏晓停下动作,递过一面小镜,“你看郭靖时,不能只是单纯的崇拜,也不是一味的爱慕。要有对他憨厚性格的欣赏,有对他武学天赋的认可,更要有藏不住的狡黠——比如想捉弄他时的坏笑,想帮他时的机灵,想护着他时的坚定。这是一种复杂而生动的情感流动,要从眼神里自然流露,而不是刻意表演。”苏晓对着镜子反复练习,试着让眼神在清澈中带着灵动,在俏皮中藏着深情,渐渐找到了黄蓉的“神韵”。
特训的花絮,没有刻意营销,却在不经意间流出——有剧组工作人员随手拍下李岩第三次从马背上摔下,他龇牙咧嘴地揉着膝盖,却摆手拒绝武替,爬起来拍拍身上的草屑,再次翻身上马;有人记录下苏晓掌心的水泡,她简单处理后,咬着牙继续挥舞竹棒,额角的汗滴落在地面的尘土里;还有人拍到两人跟着牧民一起放牧,李岩学着吆喝羊群,苏晓帮着挤羊奶,动作虽生疏,却透着一股认真劲儿。
这些朴素却动人的片段被传到网上后,#侠影篇演员敬业# 的话题瞬间引爆全网,阅读量短短一天内就突破数亿,讨论量超千万。网友们的敬意与期待扑面而来:
“李岩这是把自己当真正的牧民了吧?晒得黢黑,手掌磨出老茧,这种沉浸式特训,比绿幕前摆姿势强太多了!”
“苏晓掌心的水泡看得我心疼又敬佩!现在还有多少演员愿意为了角色这么拼?这才是演员该有的样子啊!”
“陆导的要求太绝了,不仅要形像,更要神似!郭靖的憨直、黄蓉的灵动,不是演出来的,是真的‘活’在角色里了!”
“对比那些连骑马都要抠图、动作全靠特效的演员,侠影篇的演员们太敬业了!就冲这份诚意,这部剧我必追!”
“看到他们跟着非遗传承人学手艺、学武术,突然明白陆导要的不是一部简单的武侠剧,是想让角色带着文化的根脉,这才是真正的匠心!”
业内也再次被这份敬业精神触动,有导演感慨:“现在很多演员追求‘速成’,靠化妆、靠特效、靠配音,却忘了表演的本质是‘成为角色’。侠影篇的演员用特训告诉我们,真正的好表演,是用时间和汗水熬出来的。”不少正在筹备的剧组也纷纷效仿,为演员安排沉浸式体验,有的让饰演农民的演员去农村体验农活,有的让饰演医生的演员去医院见习,一股“回归本真、深耕角色”的风潮,在影视行业悄然蔓延。
草原的风依旧粗粝,却吹得李岩的眼神愈发坚定,吹得苏晓的动作愈发灵动。一个月的特训即将结束,李岩的皮肤已成了地道的古铜色,手掌布满老茧,骑马射箭、熬茶搭帐样样熟练,站在草原上,活脱脱就是那个从草原走出的少年郭靖;苏晓则练得一身好茶艺,打狗棒法也已得心应手,眼神灵动俏皮,举手投足间,尽是黄蓉的神韵。
他们不再是“演角色”,而是真正“成为了角色”。这份从草原的风、非遗的技、汗水的咸中淬炼出的真实感,终将化作屏幕上最动人的光芒,让《江湖志·侠影篇》的江湖,成为一个触手可及、有血有肉的真实世界。而这场极致的实景特训,也终将成为中国影视行业“匠心表演”的典范,提醒着每一位创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