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没擦掉黑板上的错别字(2 / 3)

加入书签

p>

她从未见过这样的母亲——没有命令,没有纠正,只有沉默的抚摸,和一种近乎崩溃的柔软。

许久,周慧敏收回手,从衣袋掏出半截红粉笔。

林野的心提了起来。

她要批注了吗?要画叉吗?要写下“粗心”“不认真”“重写”?

没有。

母亲只是蹲下身,在黑板最下方的空白处,画了一个圆。

歪歪扭扭,边缘不闭合,像孩子涂鸦,又像某种挣扎后的释然。

它不像句号,也不像太阳,但它存在了。

她没署名,也没站立太久,画完便起身离开,背影融入暮色,一如她来时那样安静。

当晚,剧场已空,林野独自坐在控制台前,打开扫描仪,小心翼翼将母亲画的那个圆录入系统。

她准备做一场新的声音采样——想把粉笔痕迹转化为音频波纹,作为《风课》系列的第二讲素材。

放大图像时,她的手指突然停住。

在红粉笔的粗糙纹理深处,显微级别的裂痕浮现出来——极细、极密,如蛛网般从圆心向外蔓延,又似根系扎入土壤,在高倍镜下,竟隐隐构成某种规律性的脉络。

她怔住了。

那些年被擦去的每一笔,原来都留下了痕迹。

那晚,阁楼的灯一直亮到凌晨。

林野坐在扫描仪前,指尖悬在鼠标上方,迟迟没有点击保存。

屏幕上,那个红粉笔画下的圆被放大至极致——原本粗糙模糊的笔触在显微层级下裂开,暴露出一种近乎生物性的纹路:细密、交错、向外延展,像树根扎进干涸的土地,又像血管在皮肤下悄然搏动。

她屏住呼吸,将图像一帧帧移动,目光追随着那些裂痕的走向,忽然意识到什么,心口猛地一缩。

这不是粉笔的自然龟裂。

这些纹路,是有方向的。

它们从圆心出发,绕过黑板旧有的划痕与凹陷,仿佛在避让某些早已存在的印记——那些被反复擦拭却未能抹去的字迹。

就像地下根系感知水源般,这红粉笔的“生长”轨迹,竟隐隐呼应着木纹深处的伤痕脉络。

她怔坐良久,窗外风声渐起,吹得帘幕轻晃。

记忆如潮水倒灌:童年时母亲擦黑板的动作,迅猛而执拗,衣袖带起一阵灰雾;她跪在地上抄写一百遍算式,耳朵嗡鸣,只听得见粉笔擦刮铁皮的刺响;还有那一夜,她在黑暗中偷偷写下“妈妈,我写错了”,然后亲手抹去,生怕留下一丝痕迹……原来不是消失,只是沉降。

就像她心里的荆棘,越压抑,越往骨血里钻。

她站起身,脚步轻得像怕惊扰某种正在苏醒的东西,走向工作室角落的铁皮柜。

柜子上贴着江予安手写的标签:“待修复·1987-1993 教学录音残片”。

她取出其中一卷磁带,编号042——那是母亲任教初三时的课堂实录,仅存十二分钟片段,其余皆因潮湿霉变无法读取。

她在播放器上按下倒带键,戴上耳机,逐秒剪辑。

“你错了。”

“重写。”

“不对。”

“这么简单都不会?”

“再错一次,站着听课。”

机械女声重复着,冰冷、精准、毫无波澜,像是某种仪式化的咒语。

她将这些片段抽离出来,混入江予安为她采集的城市雨声——弄堂屋檐滴水、地铁隧道穿风、深夜阳台外梧桐叶簌簌作响。

她调低人声频率,使其沉入背景,如同潜伏在意识底层的回音。

最后加入一段极轻微的心跳采样,是她某次焦虑发作时江予安录下的真实心跳。 <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