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旧线新接(2 / 3)

加入书签

> 她开始怀疑是不是太执拗了,也许沉默才是他们之间最自然的状态?

直到第四天早晨,她在厨房煮咖啡时,听见书房传来一声轻响。

回头望去,录音笔静静躺在书桌上,红灯闪烁,显示已录制七段音频。

她没立刻播放,而是先泡好一杯浓咖啡,端到阳台上。

阳光终于破云而出,照在空着的小桌椅上。

她望着那把父亲常坐的藤椅,仿佛还能看见他低头摆弄电线的样子。

然后,她戴上耳机,按下播放键。

第一段是换灯泡时的自言自语:“……LEd比白炽省电,但亮度不够,野野看书容易累。”

第二段是修水龙头的金属轻响,夹杂着水流滴落声。

第三段,他对着麦克风咳嗽两声,又关掉了。

直到第六段。

背景安静得只剩下呼吸声。

足足两分钟,没有任何话语。

就在她以为这段也是空白时,他的声音突然响起,极轻,像怕惊扰什么:

“……野野小时候,怕黑。我总把走廊灯留着缝。”

咖啡杯停在唇边,热气模糊了视线。

她没哭,只是把这句话反复听了五遍,然后保存进新建的文件夹——名字叫:“父亲频道”。

当晚,江予安帮她整理音频素材。

他在剪辑软件里逐段标记波形,忽然停下动作。

某段录音的末尾,背景深处有一丝极细微的声响,几乎被环境噪音吞没。

他放大增益,拉长频谱分析曲线,终于辨认出那是一个旋律的开头——简单、悠扬,带着上世纪童谣特有的清澈节奏。

他的手指悬在键盘上方,没有继续。

屏幕幽光映着他眸底一闪而过的震动。

他合上笔记本,没说什么,只将那段音频单独另存为加密文件。

窗外,春风拂过树梢,雨后的城市安静如初。

江予安没有告诉林野那缕微弱的哼唱。

他只是在深夜的剪辑室里,将那段被雨水、呼吸和沉默层层包裹的声音抽离出来,像从荆棘丛中取出一枚锈蚀的针。

频谱图上,那串几乎被环境噪音吞噬的旋律浮出水面——《让我们荡起双桨》的开头几个音符,轻得如同梦呓,却固执地存在。

他知道这不该是偶然:林国栋从未提过自己会唱歌,更别说这首属于另一个年代的童谣。

可它偏偏藏在他修水管时的静默间隙,在他关掉录音又未拔出麦克风的几秒空白里,悄悄浮现。

江予安盯着屏幕良久,最终没有导出音频,而是将声波数据转化为一段动态投影程序。

他调试了整整两天,让水流声化作幽蓝的曲线沿墙面蜿蜒流淌,而那缕哼唱,则凝成一点温暖的黄光,如萤火般缓缓前行。

他在程序末端设下一个交汇点——当黄光抵达终点时,恰好与林野童年录音中一段错乱的钢琴音符重叠。

那是她五岁时练琴失败的一刻,原本刺耳的错音,在此刻竟因旋律的牵引变得奇异和谐,仿佛失序的童年终于被某种温柔的力量轻轻接住。

“父亲频道”启动当晚,老城区文化站外墙成了流动的记忆幕布。

人群驻足,孩子指着光影拍手,老人低声感叹。

林野站在剧场中央,听着自己的声音与父亲的生活杂音交织成曲,眼眶发热。

她不知道那束黄光的意义,只觉得胸口一阵异样的松动——荆棘纹身依旧盘踞,但不再撕裂皮肉,而是温热地搏动着,像一颗终于学会跳动的心脏。

她没看见林国栋。

他站在巷口阴影里,工装裤沾着白日检修留下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