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余响的日常(2 / 3)
作生涩却认真。
她掏出手机,轻轻按下录音键。
那一刻,她忽然明白,父亲从来不是不会表达,他只是习惯了用工具说话——用一把螺丝刀拧紧松动的灯座,用一根导线接通断电的楼道,用一张手绘图纸,在女儿看不见的地方,默默修补着错过的岁月。
这世界有太多断裂,但总有人不愿放弃接通。
回到藏声阁,她把这段录音放进新年企划《生活调音师》的第一章,预告语只有一句:
“完美不是终点,接通才是。”
夜深了,她坐在控制台前,看着屏幕上缓缓滚动的留言。
有人写道:“听完你的故事,我给十年没联系的父亲发了条短信。”还有人说:“我妈听了那首走调的歌,居然跟着哼了几句,我们都笑了。”
林野轻轻呼出一口气。
而在这个城市的不同角落,收音机正在响起,唱片缓缓转动,旧线路重新导通。
春天还没来,可有些东西,已经在解冻。无需修改
春节前的上海,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小心翼翼的暖意。
街边的腊梅开了,清冷的香气裹在风里,钻进人们的衣领时,才让人察觉到几分春天的气息。
林野站在厨房的灶台前,看着砂锅里翻滚着的乳白色汤汁,忽然觉得这场景有些不真实——她竟然真的把母亲和父亲约到了同一张饭桌上。
这个想法最初只是一种试探。
她在“藏声阁”的公众号推文中写了一句:“今年想听点新的声音。”江予安读懂了她的言外之意,轻声说道:“不如试一次?不是为了和解,就当作是……共存的实验。”她想了三天,终于给周慧敏发了一条短信:“我订了家附近的一家小馆子,您要是有空,来吃顿饭吧。” 没有提及“团圆”,也没说“除夕”,只是用了最平淡的语气,就像在约一场普通的会面。
周慧敏回复得极慢,隔了整整十二个小时才答道:“我带一锅汤过去,你们别点太多菜。”
此刻,那锅汤正咕嘟咕嘟地响着,药材和老鸡的香气弥漫开来,盖过了藏声阁平常的墨香和电子设备那淡淡的腥味。
林国栋早到了半小时,拘谨地坐在沙发上,手不停地搓着膝盖,仿佛仍然不确定自己是否应该出现在这里。
江予安则自然得多,一边摆放碗筷,一边讲起博物馆最近发生的趣事:“修复组的老张非说1943年战地广播里的杂音是摩斯密码,结果发现是电台旁边有人在嗑瓜子。”
没有人笑得很大声,但林国栋低下头笑了,嘴角微微上扬,像是被什么轻轻地撞了一下心口。
周慧敏夹菜的手有些颤抖,汤勺碰到碗沿发出细微的声响。
她没有说话,却第一次主动将满满一勺浮着油花的炖藕和鸡汤,稳稳地盛进了林野的碗里。
那一刻,林野几乎屏住了呼吸——不是因为感动,而是惊讶地发觉:原来一个动作可以比千言万语更有分量。
饭桌上的沉默不再是那种让人压抑的空白,而是变成了某种可以让人自在呼吸的空间。
他们既不谈论过去,也不刻意营造热闹的氛围,就好像三个人终于达成了一种无声的默契:不必追求完美,只要彼此相伴就好。
散席后,林野坚持要洗碗。
水龙头里的水哗哗地流着,泡沫沾满了她的指尖,她背对着客厅,忽然感到心口一阵发热。
那不是刺痛,也不是撕裂般的抽搐。
那种久违的、像被荆棘缠绕了二十年的钝痛,竟然悄然退去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温润的胀感,仿佛冻土之下有细流开始渗出。
她低下头,掀开衣角,借着厨房顶灯的光看向胸口——原本深黑虬结的纹身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