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玻璃心的裂缝(2 / 3)

加入书签

。”

林野低头记笔记,化名为“林晚”,自称“焦虑型母亲,孩子沉迷网络文学,不愿沟通”。

她话不多,却敏锐捕捉到每一句话背后的焦虑——这些母亲不恨孩子,她们怕失去连接,怕被时代抛下,怕付出一生却被一句“你毁了我的童年”彻底否定。

有人哭着说:“我女儿说我情感暴力……可我连她朋友圈都进不去。”

有人哽咽:“我儿子说他有焦虑症,可我小时候更苦,不也过来了?”

林野听着,心口忽然一凉。

她下意识摸向内衣夹层,指尖触到一枚微小、坚硬的晶体,像冰,又像泪凝成的珠。

她握紧它。

瞬间,一幅画面涌入脑海——昏暗的车内,一位母亲独自坐着,反复念叨:“我今天要说‘妈妈理解你’,不说‘你怎么又熬夜’……”她对着后视镜练习表情,眼泪无声滑落,怕语气不对,怕话术不精准,怕孩子又一次拉黑她。

林野猛地松开手,画面消失。她喘了口气,冷汗浸湿后背。

这不再是单纯的痛觉预警了。

她的金手指,正在进化——那些被压抑的、无法言说的情绪,开始以“结晶”的形式,向她传递真相。

课程结束,灯光渐暗。

人群散去,脚步声远去。

林野整理包,准备离开。

这时,一个身影多留了片刻。

陈默,那个一直沉默记录的助理,走过来,递来一杯咖啡。

“许老师说您可能需要提神。”他声音不高,目光却沉静地落进她眼里。

林野接过,杯底压着一张折叠的便签。她没立刻打开。

只听他说了一句,轻得像风穿过树隙:

“她们不是不爱孩子,是怕被淘汰。”林野站在窗前,夜风从半开的玻璃缝隙里钻进来,带着城市特有的凉意。

她指尖仍残留着那枚晶体的触感——冰冷、锐利,像一颗被泪水封存的心脏。

咖啡杯早已冷透,便签纸上的字迹却在她脑海里反复浮现:“下次课会播放‘孩子哭诉录音’,是剪辑过的。”

她忽然笑了,笑得极轻,又极痛。

原来如此。

她们以为在倾诉,其实是在被塑造;孩子们的痛苦被裁剪成一段段煽情音频,用来激发母亲们的愧疚与恐惧,再由“荆棘疗法”递上一根名为“觉醒”的绳索——温柔地,把她们重新拉回控制的轨道。

而她笔下的文字,曾是她撕心裂肺的呐喊,如今竟成了这场精密情感操控的理论依据。

她走进书房,将那枚晶体轻轻放入共振盒。

金属外壳微微震颤,低频嗡鸣响起,像是从地底深处传来的一声叹息。

随即,录音笔扬声器里流淌出那段未加修饰的哭声——压抑、颤抖、充满绝望的母爱:“我只是想抱抱她……可她说那叫情感绑架。”

声音在寂静的夜里回荡,林野闭上眼,心口的荆棘纹身忽然灼痛起来,仿佛有千万根刺同时扎进血肉。

但这一次,她没有躲。

她任由那痛蔓延,任由那些不属于她的情绪如潮水般涌入——一个母亲在车里独自练习对话的羞怯,一次次删掉又重发的微信消息,看着孩子背影却不敢靠近的退缩……这些细碎的、被社会忽略的“母性之痛”,正通过她的金手指,凝结成真实可触的记忆。

可她更清楚,这不是共情,是剥削。

许岚的“回声心理”不治创伤,它贩卖焦虑。

它让母亲们相信:你们不是坏人,只是没学会“正确地爱”。

于是她们开始学习话术、练习语气、记录情绪日志,像完成KpI一样经营亲子关系。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